妙笔阁 > 其他小说 > 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 > 第 133 章 战西京(四)
月照关山,星垂平野。
一弯冷月如钩,悬
正如满目疮痍的青州城,
谢琅一身冷甲,腰悬长刀,立
西北方向,两山夹着一条蜿蜒官道,官道以西,隐约可见一座蛰伏于夜色中的巍峨雄关。
关名落雁,意为雄关崔巍,连大雁也难以越过。
雄关之后,坐落着十三城,便是西京十三城。
孟尧穿着厚重的棉袍登上城门楼,因久
谢琅冷峻眉眼依旧望着西北方向,道“你熟悉西北情况,依你看,一鼓作气拿下西京的希望有多大”
孟尧亦将目光落到那座巍峨雄关上,沉吟须臾,说“世子要听实话么”
“自然。”
“那
孟尧转过脸,道“四个字,难上加难。”
谢琅似乎并不意外他如此回答,平静问“理由。”
孟尧“其实理由,世子心里,恐怕比
“第一难,便来自于那座落雁关,诗中有言,长风万里送秋雁,可这落雁关,却是连长风都吹不进去。西京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所倚仗的便是落雁关之险。背靠落雁关,狄人可以窥伺青州一举一动,我们对狄人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下与狄人作战,本就吃亏。且以狄人豺狼贪婪之性,也不会甘心把西京这块到嘴的肥肉吐出来,世子一旦决定复西京,狄人定然会拿出比攻打青州更猛烈千倍万倍的决心与气势与世子对抗。”
“至于第二难,则来自于上京。”
孟尧放低了声音。
“眼下青州已经复,大渊西面门户勉强保住,上京也解除了危险,朝廷未必会再支持世子继续攻打西京。”
“而青州城中存粮,最多可支撑半月,光是喂养数万大军和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已是捉襟见肘,世子若要继续攻打西京,必须要有充足粮草支撑才可。这需要凤阁与户部的鼎力支持,可各方边境都
日复,根本没有区别。甚至对于上京那些耽于享乐的世家大族来说11,只要不破坏现有的稳定,西京十三城便是永远不回,也无伤大雅。”
“这种情况下,朝廷肯支持世子继续复西京的概率微乎其微。”
“六年前,
“自然,这也是
谢琅却笑了笑。
“你说得很好。只是,我想听一听,孟主事你自己的意见。”
孟尧愣了下“我自己”
“没错,你自己的意见。”
孟尧将手放
“若是有朝一日,十三城城墙上能够重新竖起大渊的军旗,
“我只是怕,这一日,永远不会到来,我连舍弃血肉的资格也没有。”
长风浩浩掠过。
谢琅再度把视线投注到对面犹如猛兽盘踞的那道关隘上,半晌,道“不试试,怎么知道。”
二人一道回到中军帐中。
帐中已坐满人,左侧皆是武将,右侧则坐着几名文官,分别是现任青州知州夏柏阳,青州辖下西昌县县令甘宁和一些府衙司吏。见谢琅进来,众人第一时间放下酒盏,起身行礼。
“世子去了何处,倒教咱们好找。”
知州夏柏阳先笑着开口。
此次被霍烈攻陷的三座城池里,西昌便
救命之恩,二人自然感恩戴德,作战期间,夏柏阳主动将府衙让出,给谢琅做临时帅府,一应军政大事,悉数听从谢琅安排。
“让诸位久等,我先自罚一杯。”
谢琅自斟了一盏酒,一饮而。
接着又单敬了夏柏阳一杯,道“我替诸将士谢夏知州款待。”
夏柏阳忙起身,双手握盏正色道“世子莫要如此说
,应该夏某替青州的百姓好好谢世子才对,若非世子及时带兵驰援,夏某颈上这颗脑袋,早不知落到何处,青州城怕也早落入狄人之首。夏某该谢世子,救了青州,救了青州百姓。”
夏柏阳如此说,一是的确感激谢琅大恩,二也是向谢琅表明忠心。
如今青州守兵和守将皆已归于谢琅麾下,谢琅又上书请求继续往西推进战事,显然短时间内不可能离开青州,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位世子虽是以罪臣名义出征,可立下这等不世之功,根本不可能再以罪臣身份回朝。而眼下除了北郡、滇南、江左三道重要军事防线,放眼整个大渊,也没有第四人再拥有数万之众的部众。
某种意义上来说,谢琅及其麾下兵马,已经成为大渊不可忽视的一股军事力量,便是朝廷也得忌惮几分。
大渊文官地位原本高于武官。若是放
两人饮过,谢琅又倒了一盏酒,递给坐
“甘县令,我们也喝一杯。”
“岂敢劳烦世子。”
甘宁忙也起身,恭敬接过酒。
酒宴结束,夏柏阳和甘宁一道回青州府衙。
因把后院让给了谢琅住,夏柏阳如今住
二人一为知州一为县令,官职虽然差了很多,但却是多年好友,甘宁脾气耿直一些,同夏柏阳道“就算那位世子对青州城有大恩,你又是让出自己的府衙,又是献出珍
夏柏阳叹道“你是不明白我的心情。想你我二人同年参加科考,因为不是士族出身,被打
甘宁便问“你觉得,青州百姓的出路
夏柏阳道“我不敢确定,但至少我敢确定,一个遇战能奋勇
。”
看甘宁不说话,夏柏阳问“怎么,你不同意我的看法”
甘宁捻须摇头“我倒是不怀疑这位世子的人品,我只是担心,复西京之事,怕不会那么顺利,届时你我夹
夏柏阳素来心宽,倒是大剌剌一摆手。
“车到山前必有路,眼下狄人元气大伤,正是复西京的绝佳良机,说不准朝廷也有此念头呢。若真能将西京十三城回,对大渊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我现下别无所求,只盼青州快安定下来。”
“但愿能如你所愿吧。”
甘宁由衷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谢琅一封请战书,再度
西京二字,可谓大渊之殇,又因西京十三城的沦陷牵涉到十年前那桩震惊朝野的旧案,谢琅这封请战书,不偏不倚,正戳到了大渊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上。
文极殿灯火通明,凤阁罕见召开了已经许多年未曾举行的大议事会,除了两位主事阁老和七卿尚书长官,各部重要主事官员皆
顾凌洲与韩莳芳分坐上首,下首左侧坐着六部尚书和杨清,下首右侧坐着各部其他官员。
“本官绝不同意”
户部尚书刘茂第一个起身
“而且,若此时复西京,激怒了狄人,狄人卷土重来,恐怕还会再次危害青州,岂非得不偿失。”
“自然,还有最要提防的一点,逆臣领兵出征,戴罪立功,明明已经复青州,该班师回朝,为何滞留
刘茂的话引起很多官员的附议声,尤其是世家和裴氏一派官员。
刘茂朝上首一拱手,直接道“下官以为,不仅不能同意逆臣所请,还应立刻将逆臣召回上京,好好审一审其狼子野心,免得养虎为患。”
“户部的难处,本辅与顾阁老都清楚。”
韩莳芳开口,环视一圈,问“其他人的意见呢”
众人注目中,苏文卿自坐席上站起,道“下官同意刘尚书所言。”
这话一出,
不少官员都露出吃惊之色。
苏文卿与谢氏关系匪浅,
苏文卿亦朝上首轻施一礼。
道“下官以为,复西京之事,宜慎之又慎,不可操之过急。”
理由呢。▏”
这回是顾凌洲开口问。
苏文卿恭谨答“一则,西京占据天险优势,想从正面攻破落雁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如果强攻,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且最终未必能够功成。如果不从正面强攻,只能绕行,可西京四面环山,狄人占据西京这些年,布置重兵,设置重重关卡,还将西京旧日的烽火台利用了起来,想要
“再者,想要将西京十三城全部回,只靠数万兵马,恐怕远远不够,至少应该等到北境与南境战事结束,国库充盈之际,合举国之力而为。”
“不过,这
顾凌洲“你心中的上策为何”
苏文卿道“与其付出惨重兵力强攻,不如继续施以怀柔之策,从内部分化。狄人内部亦有主战与主和两派,如今新王出尔反尔,是受了以霍烈为首的主战派挑拨,若能设法扶植主和一派,一点点弱化瓦解狄人军队战斗力,自可以最小的代价将西京十三城回。”
不少官员都频频点头。
一道声音却道“苏大人所言法子,的确足够稳妥,只是这样的稳妥之法,非数十年功夫不能实现。届时,西京十三城兴许能重回大渊,西京数万百姓,只能寄望他们的儿辈、甚至孙辈,回到故土,为他们上一柱香,建一座坟茔了。”
这声音清润如玉。
一时,所有视线都汇集到那一身绯色,端然而坐的少年御史身上。
气氛一时变得微妙。

这是头一回,二人因为同一问题,针锋相对起来。
且二人如今一个被顾凌洲为了弟子,一个是深受韩莳芳信任,这般当庭相对起来,怎能不惹人注目。
苏文卿神色不变,甚至还微微笑了下,回作揖的手,看向卫瑾瑜“怎么,对于复西京之事,卫御史有不同看法”
“看法不敢当。”
“只是逆风执炬,尚有烧手之患,下官有些好奇,按照苏尚书的说法,是否暗夜起风,为了稳妥起见,便是掉进坑里,也不能执炬前行”
卫瑾瑜侧目,二人目光隔空对上。
苏文卿目光轻轻一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