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 > 其他小说 > 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 80-90
    第81章 不能成为扶苏的老师

    嬴政在地图前琢磨着在灭掉魏国后要不要打下楚国几个城池再暂休兵几年,听赵高报告兰从母安全回来高兴,也想喝酒了。

    于是,唐启阳和徐兰刚到前院嬴政也到来,还带来几个菜和炸花生。

    三人见礼问候后坐下吃饭喝小酒,吃到一半便边吃边谈话,徐兰跟嬴政大略说松溪庄情况后细说邯郸和聊城的治理情况,还有一路见闻。

    最后总结:“总体上平稳,但有一部分人很不适应严苛的秦律,以前赵地游侠多,那些人不喜欢老老实实地种田,压抑时间长了会出事。”

    嬴政很不喜背着剑到处晃悠的游侠,想没想便说:“等那些人不压抑出来犯事,全都抓了,犯事重的人杀了,犯事轻的人抓起来判刑,去挖矿去修陵墓。”

    唐启阳不赞成他的做法,说:“那样刑徒会越来越多,会激起更多人不满大秦。”

    嬴政想想后也觉是,看着阿叔问:“如今律法还不能放松,阿叔有好想法吗?”

    唐启阳当然也知道现在不能放松律法,想想后说:“即将在海边建晒盐场,大量产盐后需要许多运盐人手,设立专门运盐的盐运司,游侠里有目无法纪的人,这样的人有杀人或抢劫案底,查清后处理,有些游侠是喜欢到处走,就招这些人进运盐司,还可允许民间成立镖局,镖局相当民间护卫,比如徐山要给我们送一些东西,人手不足,花钱雇用镖局的镖师帮忙护送,行商的人可雇佣信用好的镖局护送,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则,让你那些能干的大臣们商量制定出合适的规则。”

    嬴政觉得这两个方法都不错,运盐的事他已和大臣们商讨过,运盐是要独立转运,镖局可设,因为他清楚尽管秦律严厉但也有管不到的地方,如今攻下的地方很多官吏还是用原来的官吏,那些官吏不可能跟秦人一样尽心尽力,管不到的地方会比较乱,贼人土匪多,出行的人不安全,镖局便派上用场。

    他说:“两个方法皆可,如今有些地方有土匪,休兵这几年我打算将土匪解决。”

    唐启阳赞同:“挺好。”

    用完饭嬴政便带陈菽写的治理书和来自松溪庄的特产带回宫,他喝些酒有些上头,回宫清洁卫生后便睡下,半夜醒来人很清醒,便起来看陈菽写的书。

    陈菽写得很仔细,从如何管理人至兴修水利,挖井,防火,断案…

    嬴政从他写的字行间了解当地情况,一些方法可以借鉴,陈菽比他想的还要能干,其他人表现也不错,阿叔调教出来的人都很不错。

    去年开办培训小吏的学馆,里面的人没法比。

    如今在阿叔身边的刘邦和萧何应该也可以。

    徐兰回来休息一天,收拾东西和信派王南父子送给李斯和韩非,还有卫松他们。

    唐启阳骑马带白云去风溪庄,最近刘邦五人住在风溪庄,唐启阳带白云到风溪庄草场的时候红枣已经在草场,白云看见红枣便跑过去,两匹马亲昵靠在一起“咴咴”叫,它们重逢显然很高兴。

    次日早饭后徐兰一个人去小庄子看庄稼情况,开春种的东西出苗良好,她看完后转去风溪庄,去年风溪庄在开荒的同时也建砖窑烧砖瓦,准备木料建材,建起马厩,现在正在建一个三进四合院。

    刘邦和萧何很能干,唐启阳交待的事他们都能做好,

    徐兰到风溪庄先把流云放在草场,看了红枣和白云,喂它们各一把炒黄豆,然后去甘蔗地,甘蔗出苗亦整齐,长得也不错,再去看西瓜,风溪庄里种了五十亩西瓜,其中二十亩的西瓜苗提前半个来月在暖棚里育苗,苗已经不小,她看完西瓜苗再去看其他植物,长得也不错,只是黄豆行间杂草有点多。

    徐兰看完庄稼后去建四合院的工地,在外面停下,请来建房子的人很多,基本上是中老年人和半大的少年,也有强壮的妇女,做事井井有条。

    徐兰和唐启阳刘邦他们打招呼后没事,便去采挖草药,傍晚再和唐启阳一起回家。

    之后徐兰隔几天去看庄稼,在家的时候折腾美食,嬴政有空的时候出来跟他们用晚餐,偶尔带扶苏一起来。

    生活平静安稳,孜然成熟收割,然后是麦收时间,唐启阳夫妻小庄子只种二十亩冬麦,一天便收割完成,后面由季安他们做。

    农忙时建房子停下,刘邦萧何他们休息,风溪庄住有两家人,他们回城休息。

    同时唐启阳提前育苗的二十亩西瓜第一批瓜成熟了。

    唐启阳让嬴政派人拉走西瓜,随他爱给谁,自家拉两车回城,一车送给朋友熟人,叫刘邦几个将冰窖前的稻草搬到后面和通道靠墙堆着,将一车西瓜搬到冰窖门口堆放,第二天傍晚吃的西瓜凉丝丝,舒爽!

    刘邦五人和张苍第一次吃冰凉西瓜,特别喜欢。

    在大家忙着收冬麦的时候,齐地的贵族和儒者相继到达咸阳,入住嬴政给他们准备的宅子。

    徐兰和唐启阳不忙,割粽叶烫后晒干,这天泡十五斤糯米,准备咸蛋黄,火腿,肉,绿豆,红枣等,包三角粽,下午煮熟后派王南送一些进宫。

    徐兰喜欢吃绿豆肉粽和火腿粽,共吃了五个粽子,吃完她和唐启阳说:“我带来的火腿政儿拿走大半,今年杀猪将全部猪腿做火腿。”

    唐启阳同意:“好。”

    嬴政吃美味的粽子后心里想兰从母许久未做五仁月饼,不知道何时再做。

    徐兰不知道某人惦记着五仁月饼,煮一些绿豆加少许糖,倒进做冰棍的模具,放进冰窖,隔天便能吃到冰棍,她将做法写下,让王南送进宫。

    这天早上,唐启阳收到一封帖子,上面自我介绍是儒家的淳于越,从齐地来,久闻唐君兰娘子大名,想上门拜访。

    唐启阳看到淳于越这名字觉得熟悉但想不起来是谁,将帖子给徐兰,徐兰看帖子后思索一会,给唐启阳口型:扶苏。

    跟扶苏有关?

    唐启阳脑子灵光一闪,想起来了,淳于越是扶苏的老师,这个时候才出现,这个人他想见见,于是他跟来人说:“你回去告知淳于先生,我们明天有空,欢迎他已时来。”

    “是。”来人应声离去。

    第二天上午已时,淳于越准时到达唐家。

    唐启阳和徐兰得到通报迎出来,看到四十岁上下的淳于越心里稍愣,随即想扶苏这才八岁,是他们下意识地觉得淳于越是个老头。

    淳于越长得高大,猛一看还以为是武将,唐启阳和徐兰心里同时联想关于孔子的描述,身高两米二,不意外不意外。

    淳于越给他们揖礼:“唐君,兰娘子,久仰大名。”

    唐启阳和徐兰回礼,唐启阳微笑说:“淳于先生,幸会,请屋里坐。”

    三人进堂屋坐下,上茶喝一巡茶后唐启阳找话:“淳于先生刚到咸阳?”

    淳于越回:“是,我久仰唐君兰娘子大名,曾想去邯郸拜访二位,跟二位赐教,未曾方便去,昨日冒昧跟唐君递贴子,还请见谅。”

    唐启阳微笑说:“无妨,赐教不敢当。”

    淳于越微微一笑说:“如何不敢当?唐君和兰娘子所做所为名垂千古,是字画始祖。”

    唐启阳:“始祖更不敢当,毕竟有笔墨纸砚,随时有人画画,我们只不过是先走一步。”

    淳于越:“先走一步已很了不起,我今日来跟唐君辩一些问题。”

    辩?

    唐启阳想到以前去临淄看到的稷下学宫情况,许多人为一点问题辩得天昏地暗,微笑说:“请说。”

    淳于越:“唐君可否觉得秦律太严苛?肉刑过于残暴?”

    唐启阳和徐兰不意外淳于越会问这个问题,山东六国有处士横议这回事,读书人可纵论时政,他们觉得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空谈,没什么实际作用。

    唐启阳当然知道肉刑残忍,只是修改律法需要时间,脸上依然挂着微笑说:“秦律是有些严苛,只是只要守法,便不会触犯律法,不会被肉刑。”

    淳于越继续问:“肉刑手段残忍,唐君不觉得过于残暴?“

    唐启阳已说守法便不会被肉刑,听淳于越继续问心里反感,反问他:“淳于先生,以前齐国的贵族地主常用计将黔首的土地变成自家的,黔首也变成他们的奴隶,淳于先生不觉得那些人吃人不吐骨头吗?淳于先生可曾批判他们?还是淳于先生觉得黔首身份低贱,土地被设计没了,人也变成奴隶无所谓?儒家的仁是什么?”

    淳于越出身好,家里有良田奴隶,要不然也没有条件专心于学问,有时间有精力和人辩论,他当然知道有些贵族地主用计将黔首的土地变成自家的,黔首也变成他们的奴隶,只是习以为常,被唐启阳挑明和问儒家的仁脸色变了变。

    平时能言善辩的他找不到反驳的话。

    徐兰开口:“秦律是严苛,但黔首起码不会轻易被人设计走土地,人变成奴隶。”

    这人不能成为扶苏的老师。

    第82章 态度变

    唐启阳和徐兰一直觉得他们做为几千年文明的受益人,他们没有资格评判这个时代的人所主张的思想。

    只是齐国是儒家文化最浓厚的地方,主张仁义礼智信,却是贵族地主最富有,奴隶最多的地方。

    这不是讽刺吗?

    加上淳于越不看原来齐国的情况,一来就批判秦律严苛,肉刑残暴。

    敢情是乌鸦不知道自己身上黑,说和做是两回事。

    这令他们不满,于是他们说话不客气。

    淳于越想着唐启阳和徐兰的话,越想脸色越不好,自己对以前贵族地主设法侵吞黔首土地的做法视而不见,有何资格批评秦律严苛,肉刑残暴?

    秦国民间的连坐法已废除,只要守法便不被用肉刑。

    兰娘子的话明晃晃地说儒家比不上法家,这太难受了!

    他知道唐君是杂家,在小说里写的人物扬善惩恶,宣扬仁义礼智信,在阎罗王的书里宣扬行善积德,他并不是贬低儒家,只是就事论事。

    唐君和兰娘子的话表明:在治世方面儒家不如法家,如今秦王重用法家和墨家,丞相吕不韦和声望极高的唐君是杂家,他们正传的儒家还能传下去吗?

    淳于越心里生出恐慌,但他心性好,硬生生压下恐慌,定定神后直接问唐启阳:“唐君觉得治世用不上儒家?”

    唐启阳见淳于越并没有因为自己问话和媳妇说的话生气,对他印象好一些,说:“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吃饭尚且吃许多食物,不会吃单一食物,善长读书的人不一定善长建房子造桥,善长种地的人不善长医治,世上没有全能完美的人,亦没有全能完美的学派,治理国家复杂,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一个学派若是霸道,唯我独尊,不能和其他学派相互包容,那便会被淘汰。”

    有他们在,不允许儒家,法家,墨家,还有其他家在朝堂上争斗,误国误民。

    唐启阳明晃晃地告诉淳于越,你儒家别那么霸道,别跟法家、墨家争得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境地,要不然会被秦王所厌。

    淳于越听唐启阳的话反而松一口气,法家和墨家扎根秦国许久,三十多年前荀子入秦方打破几百年流传下来儒者不入秦的规矩,但荀子入秦后并没有留在秦国,亦没有儒者入秦传扬思想,虽然后来荀子的学生入秦,但有名的李斯和韩非是法家,目前住在唐君府上的张苍是数术家,依然没有儒家。

    秦国灭赵燕楚是早晚的事,以后的统治中心在咸阳,但儒家在咸阳没有任何根基。

    唐君和墨家合力制出纸,兰娘子制出笔墨,他们还琢磨出种地方法,令麦和稻增产一倍还多,推广高产薯蓣,还做出香皂,纺出毛线等等好物,天下无人不尊敬他们。

    且秦王小时候被他们护着,如今关系亦很亲密。

    唐君不全然排斥儒家,说明儒家有用。

    淳于越捋一捋思绪,说话态度变恭敬:“多谢唐君赐教!”

    唐启阳见他态度变了,心想原来最传统的儒家也不是不能改变,微笑说:“赐教不敢当,相互交流。”

    随后气氛变轻松些,三人闲聊,一个时辰后淳于越道别离去。

    淳于越回去一路上头脑风暴,他家里已有很多人等着,他到家门口下定决心,进家里喝两口水后将自己和唐启阳的对话如实告知大家,有的人心里生出恐慌,有的人沉思。

    有人直接表达不满:“墨家无君无父,唐君为何看重墨家?”

    淳于越:“唐君不看重任何一家,只看中有用的一面。”

    然后说:“我回来一路上想一个问题,纸是由唐君和墨家一起研做出来,水力石磨和水车翻车各家也在用,我们边用墨家做出来的东西边骂墨家,是否君子所为?这种行为是否卑劣?”

    场面一时非常安静,每人的脸色变了又变,他们一向标榜仁义道德,自命清高,到头来发现自己反而是卑劣之人?这谁受得住?

    许久,淳于越看着所有人说:“大家想想,我儒家如何方能传下去?”

    这正是在场所有人所担忧的。

    有人说:“秦王最早的老师是李方和唐君,李方是我们儒家,唐君是杂家,秦王如今虽然重用法家和墨家,但并不反感儒家,博文书店里有不少儒家的书。”

    “博文书店里任何书皆有。”

    有一人提建议:“秦王重点培养公子扶苏,目的不言而喻,公子扶苏隔五日才让唐君教一天,设法做公子扶苏的老师。”

    他们儒家入秦晚,劝秦王用儒家不太可能,但还有一下任秦王啊,让下一任秦王喜欢儒家,他们儒家便能推广传下去。

    众人眼睛一亮。

    淳于越心里却叹气,他虽然和唐君兰娘子谈得不多,却发现他们说的话虽然简洁但直指核心,说的话很有说服力,公子扶苏已被唐君教导一年多,要影响他倾向儒家几乎不可能了,只是又无其他方法,便没有反对。

    他劝戒大家:“我们不可能不用纸,以后少骂墨家无君无父的话。”

    在场的人脸色顿黑,心里憋屈,很不想承认自己卑劣。

    唐家小庄子种冬麦的二十亩地翻起来晒几天,徐兰夫妻俩带人起垄种下西瓜,直接种下,不再育苗移栽,种下后用麦秆覆盖浇水。

    随着麦子收完,各家种的西瓜成熟,今年能吃个够了。

    嬴政庄子上种的西瓜也成熟,不缺西瓜了。

    于是唐启阳去找商户和熟悉的石里长,跟他们谈后将风溪庄九成熟的西瓜批发给他们,风溪庄距离咸阳有些远,有商户将西瓜运到沣河边装船,运到咸阳。

    咸阳的普通人家终于吃到传说中的西瓜,西瓜好甜,水份好足,好好吃!

    王上英明,找来如此好的种子,种出西瓜的唐君兰娘子也厉害。

    齐国还没灭的时候,齐国的贵族士大夫们便听秦军宣传西瓜,终于吃到传说中的西瓜,的确好吃。

    只是,齐国没了,呜呜…呜呜…暴秦,可恶的嬴政,有些贵族边吃西瓜边哭边骂,眼泪鼻涕横飞。

    徐兰种下第二茬西瓜后折腾做出红豆冰棍,牛奶冰棍,糖太少,味道一般,但扶苏和刘邦张苍他们很爱吃,刘邦五人重新去风溪庄干活,为吃冰棍,隔两天傍晚骑马回城一回。

    唐家的冰窖只用来放肉类保鲜和冻冰棍,镇西瓜,不用冰块降温,消耗很少,里面冰并未化掉。

    不久后徐兰又带人种下第二茬孜然。

    这天傍晚,嬴政来唐家吃饭,和唐启阳喝小酒,闲聊中唐启阳问嬴政:“现在方便拔给我几个石匠吗?”

    嬴政说:“方便,我拔一批人给你们建房子。”

    唐启阳说:“那不用,我找石匠是想打三对压榨拓汁的石滚,两亩多拓不少,压榨出汁熬糖不容易,我想法子用牛马拉着石滚转动压榨拓汁。”

    嬴政知道阿叔有想法,没有问究竟,而是问:“制糖是秘方,你想的熬糖方法真可行?”

    唐启阳脸上自信:“应该可以,我去跟少府定做熬糖的三个大锅。”

    “好。”嬴政见阿叔自信便和徐兰说:“兰从母,等阿叔制出糖,你给我做好吃的。”

    徐兰笑说:“行啊。”

    嬴政转开话题:“有人跟我推荐淳于越给扶苏做老师,他拜访过你们,你们觉得他如何?”

    现在的扶苏已不是纯良的小少年,不会轻易被带偏,且能跟政儿推荐的人身份不低,唐启阳略思索后说:“隔五六天上一天可以。”

    徐兰看向唐启阳,转念一想便知道他的想法,没有反对。

    嬴政微点头,喝一口酒说:“还是跟阿叔喝酒自在,跟相邦蒙毅喝酒没意思。”

    唐启阳:“他们跟你喝酒哪敢放开。”

    嬴政:“也是。”

    徐兰开口劝他:“凡事皆有度,酒喝多伤身,你少喝些。”

    嬴政喜好喝酒,但被兰从母劝说心里不仅没有一丝不满,反而甜滋滋,乖巧说:“我每次喝不多,没有醉过。”

    徐兰笑笑,他小时候沉稳,现在有时反而像个大孩子,偶尔还会悄咪咪跟他们撒娇,挺有意思。

    第二天早上,卫松带十个石匠到唐家,唐启阳带行礼带他们去风溪庄,在风溪庄住下,扶苏来上课前一天下午再回城。

    徐兰管着小庄子种的东西,隔两天去看一回。

    前方战场,王翦和蒙武率的大军灭齐国后休整二十多天,蒙武带十万兵马在近海靠近楚国的城池留下驻守,王贲率三万马士兵守另一个靠近楚国的小城池。

    另一边,王翦和小将李信分别率军转向西面的魏国,大军行军慢,两路秦军分别到魏国的城池外已是暑热,不合适攻城,扎营休息。

    秦国锐士们不太想休息,因为齐军投降太快,立军功的士兵很少,他们迫切想杀敌立军功,但军令如山。

    城外秦军扎营后悠哉休息,城池里魏军和守将大受煎熬,有想和秦军同归于尽的人,更多的是想直接投降。

    第83章 暂休兵

    这个时候魏王反而不紧张煎熬,因为他深知再如何挣扎也没有用了,反正不只魏国被灭,他在被灭的韩国和齐国上找到心理平衡。

    齐国被秦国灭了,魏国也即将被灭,赵国苟延残喘,楚国以前被秦国打得被迫迁都两回,上下皆害怕秦军,加上楚国有几个大家族争权夺利,楚王并不能完全掌控楚国。

    燕国因为和秦国不相接,没有和秦军交战过,但曾经被廉颇和李牧揍过,赵国都顶不住秦军,他们连赵国都打不过,如何能顶住秦国的虎狼之师?

    这也是为什么秦军灭齐国的时候燕国和楚国不动的原因。

    三伏天里,不是烈阳就是大雨暴雨,徐兰不下雨的时候早上出门很早,约十点就回家,现在生态环境很好,人口少,只要不在阳光下晒便不会太热,不需要冰块降温,晚上睡觉也是清凉。

    徐兰用黄瓜和酱油腌两坛下饭的酱菜,扶苏来上课的时候让他带一坛进宫给他阿父,然后赢政派人给徐兰送来一张字条:兰从母,咸黄瓜很好吃,多做点。

    徐兰看着字条心想他还真是一点不客气,但转头马上高兴去做两坛腌黄瓜送进宫里。

    夏天要是有酸豆角更好,可惜去年巴蜀送来的种子没有新种子,没有豆角,也没有和豆角种子长得差不多的种子。

    她偶尔去百里香的医馆看看,百里香做得很不错。

    雨水开始变少稻谷也开始黄,进入农历八月。

    现在民间没有明确的日历,只有各诸侯国官方有,也还没有明确的二十四节气,民众迷迷糊糊过了昨天过今天,不知日月,种田的时间一般由官方引导。

    唐启阳夫妻不想常去官方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啊?

    于是每年初徐兰用裁纸制作小小的日历本,每天撕去一页,他们便清楚日月,当然也可能跟官方的日历有误差,但不会差多少天。

    时间转过,收稻谷后唐启阳没有去风溪庄,夫妻俩和去年一样带扶苏和四个公子去小庄子抓鱼摸虾,今年增加一个,五个公子玩得高兴,抓鱼热闹的声音传远。

    嬴政和大臣们解决完几件事后也来小庄子,远远便听见几个儿子的叫嚷声,和蒙毅说:“捞鱼虾真是快活。”

    蒙毅笑回:“是,臣小时候和兄长去捞鱼烤鱼,烤的鱼很腥,当时吃得开心。”

    嬴政在搭架的葡萄前停下,蒙毅和后面跟的人也停下。

    嬴政伸手摘下一片叶子说:“叶子和山里的薁叶子一样,希望结的果实不一样,要不然白费一笔金。”

    虽然孜然和棉花西瓜三样东西足以抵为找种子付出的所有黄金,黄瓜丝瓜南瓜豌豆蒜也相当不错,但他贪心啊,希望换来的种子都很有用。

    蒙毅看整齐的葡萄架说:“说不定和西瓜棉花黄瓜一样,有两个品种。”

    嬴政:“希望如此。”阿叔和兰从母管着精心,要是结的果跟山里一样,…好吧,以他们的性子并不会失望。

    徐兰带人在棉花地里采棉花,今年种两亩棉花,两个品种分别种一亩,其余的棉花种子全给治粟内史杨庭拿去种。

    她听人报信说王上来了,过来迎接,几人相互见礼后继续慢走看瓜类。

    唐启阳和扶苏他们也远远看到嬴政(阿父),不再捞鱼,上来清洗泥整理整齐后过来见礼。

    公子高边跟阿父行礼边想,正玩得开心阿父就来,扫兴。

    嬴政不知道亲儿在心里说自己扫兴,问他们:“你们捞到多少小鱼虾?”

    扶苏回答:“不到两篓。”

    嬴政觉得不够,和蒙毅说:“蒙毅,派几个人再捞一些。”

    蒙毅应:“唯。”

    随后赢政问五个儿子功课。

    唐启阳和徐兰眼里不赞成,在心里吐槽:政儿,你这个做阿父真是魔鬼,好端端的郊外游玩变成考查功课!

    嬴政留意阿叔和兰从母眼里不赞成有些心虚,自己小时候玩得快活,不过既然已经问不好马上停,语气变随意起来。

    他每人问一句后说:“好了,你们去看抓鱼,抓够鱼便回去。”

    众公子相继应声:“唯!”

    几个侍卫又捞一些鱼虾后一行人回城到唐家,嬴政叫蒙毅留下,唐启阳和他们在堂屋谈话。

    徐兰去厨房准备午饭,中午的菜多半是鱼,有蒜后做的红烧鱼更好吃,小鱼去头清理干净后小心炸两回,然后用姜末蒜末豆豉爆香,将炸过两回的小鱼放进去,再放酱油焖一会,香气十足,小鱼的骨头炸酥,整条鱼都能吃。

    嬴政觉得豉香小鱼比他最爱的红烧鱼和鱼丸还要好吃,饭后和徐兰称赞:“兰从母,豉香小鱼真好吃。”

    徐兰笑说:“你以后想吃便派人提前来跟我们说。”

    “好。”嬴政满足带五个儿子回宫,无视其中两个儿子怀有怨念的眼神,自己搅和了他们玩兴,只是他是老子,不满憋着。

    唐家小庄子晒干的稻谷和糯米依然被杨庭带着人拉走大半。

    这天上午,嬴政接到下面人报告:“王上,从月氏换来的驴已到咸阳,共二十二只,公驴八只,母驴十四只。”

    嬴政说:“直接给长丰侯送去。”

    “唯。”

    下午,唐启阳在风溪庄接收二十二只驴,咸阳有个别贵族养一两只驴,很多人没见过,在风溪庄的人很好奇,皆过来围观。

    刘邦问唐启阳:“唐君,这驴如此矮小,能做何用?”这东西有个别贵族养,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旁边的人皆点头。

    唐启阳心想驴用处可大了,嘴上说:“试养着,驴虽然矮小,怎么着也能驮些东西,普通人家有一头驴驮东西会轻省许多。”

    马和牛太贵,普通人买不起牛马,这些驴以后繁衍出更多驴,让驴跟马杂交,生出耐力好的骡子,广传出去,以后普通人家也有能力买。

    等驴推广到一定程度,可用驴皮做出补血圣品阿胶。

    确实是,大家不再问,好奇摸着驴,樊哙和夏侯婴卢绾还骑上驴背,新奇一会后散去干活。

    之后唐启阳继续在风溪庄忙活,建房子建熬糖作坊。

    徐兰陆续收够成熟的老南瓜,黄瓜和丝瓜种子,带人种下五亩蒜,收割孜然。

    忙活间又到种冬麦的时间,徐兰带季安他们花三天时间种下二十亩冬小麦,然后忙零碎的事,没有再天天去小庄子。

    此时嬴政收到王翦大将军发来的最新战报,战报里说魏王已投降,魏军投降太快,立功的士兵少,众将士士气高昂,纷纷要求攻打楚国,问王上的决定。

    嬴政招大臣们来给他们看王翦发来的最新战报后问他们:“诸位如何看?打楚国还是暂时休兵?”

    吕不韦建议暂时休兵:“臣的意见是休兵,主力大军已在外三年多,士兵们憋着,未成亲的士兵该回来成亲,增加人口。”

    李斯略思索后建议:“臣建议迅速拿下楚国几城后再休兵。”

    尉缭看战报士兵士气高涨,原本跟李斯的建议一样,听相邦的话后觉得颇有理,于是说:“臣的意见是休兵,楚国有大将项燕,兵力尚足,若是攻楚,项燕极有可能率大军迎战。”

    王绾表态:“臣的意见是休兵。”

    杨庭老实说:“臣不懂军事。”

    嬴政微点头做出决定:“暂且休兵。”

    嬴政亲自给王翦将军写信,写相邦和尉缭说的理由,然后说打下的地方需要时间梳理,治理地方的人手远远不够,需要时间培训,大将军可跟众将士们说以后会有机会立军功,如今西瓜广种植,众将士们先回家吃几回西瓜后再去奋勇杀敌……

    然后给李牧写信,下令他率他带的兵马在大梁驻守,同时留意南边楚国情况。

    他还亲自给驻守在边界的蒙恬王贲写信,除了写会落实驻守的士兵军功授田,还说会派人给他们送西瓜种子和种植方法,明年他们也将吃到西瓜。

    三天后王翦大将军收到王上来信,将王上的命令和后面的话传给众将士,士兵们去年就听说西瓜,家在关中的士兵收到家里来信说他们吃到又甜又水的西瓜,于是传得全军知道。

    此时听大将军传王上的话,绝大多数人听后期盼回家,不再想攻打楚国,心想攻打楚国的时候若是死了,没能尝到西瓜多遗憾。

    王翦大将军收到王令也不能立即班师回朝,还要做一些安排后才可以动身。

    唐启阳和徐兰得知大梁东西两面被围后魏王很快投降的消息不算意外,没有水淹大梁了。

    楚王君臣和燕国君臣得到魏国被灭的消息后一点也不意外。

    楚王和大臣们难得意见一致,令大将军项燕在合适的城池的布置兵力,当前方探知王翦率秦军主力班师回朝的消息后上下大松一口气,楚国普通士兵们庆幸不已,当然除了少数心大的人都知道秦军早晚攻楚,只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能多活几日便多活几日。

    唐启阳在忙活中天气变冷,风溪庄的熬糖作坊已建起,这天他叫人砍下一分地的青皮甘蔗,砍去尾,将甘蔗清洗后再榨汁。

    第84章 六部 风溪庄熬糖作坊一处瓦顶大棚子下面,唐启阳坐在小马扎上拿一根拓(甘蔗)一头戳进两个立着的石滚中间的小槽,樊哙在外围推着一根长木头转动一个石滚,带动另一个石滚转动,拓压进两个石滚中间,挤压榨出拓汁,拓汁向下流,流进在地洞里的小木桶。

    旁边两组石滚各有三人同样操作,这般压榨拓汁可比用拓床压榨快而且省力气,还可以用牛拉着木头转动,不过要两个或三个人同时操作。

    唐启阳昨天便派人告知嬴政今日熬糖,嬴政派三个人来学制糖。

    围观的人惊奇看着流出来的拓汁,唐启阳后面两米开外一个少年和他说:“唐君,我来放拓。”

    少年叫马林,家在平康里,平康里距离风溪庄五六里,唐启阳招来干活的短工几乎全是平康里。

    唐启阳站起来:“行,你来。”

    地洞里的小桶装满拓汁便停下换桶,唐启阳指挥嬴政派来学熬糖中的一人用棉布过滤拓汁,将过滤后的拓汁倒进干净的大铁锅,大铁锅装大半锅拓汁后升火开始熬糖。

    拓汁煮沸后不断有杂质飘在上面,唐启阳用密实的竹爪篱捞出杂质。

    另一边三组石滚不断压榨拓汁和过滤拓汁,倒进旁边另一个大铁锅,这个大铁锅也升火的时候唐启阳让人搅拌第一锅。

    他在一边架子上拿下一个小布袋,从小布袋里抓两把石灰放进碗里,加水后过滤出石灰水,然后将石灰水倒入第二锅糖水里,糖水煮沸一会唐启阳和烧火的人说:“熄火,将拓汁舀进大木桶。”

    烧火的人应:“唯。”

    第三个大铁锅也熬糖后唐启阳让压榨拓汁的人停下。

    此时第一锅糖水已熬煮两个多小时,糖水变浓稠。

    唐启阳叫烧火的人转烧小火,接替搅糖水的人,用铲子不停地搅动变浓稠的糖汁,约三刻钟后叫人打来一碗清水,将糖汁滴进水里,糖汁在水里的糖水不散开,成了。

    唐启阳叫烧火的人灭火,和一个人将大铁锅抬到一旁空地上放,用铲继续不停地炒着浓稠的糖汁,一会后见没有反沙,让人将糖装入模具。

    他估算锅里糖约有七八斤,然后大概算一下这锅甘蔗汁所用的甘蔗,大致算出熬出一斤糖大约要用十七八斤甘蔗。

    他们上辈子去广西旅游参观过传统制糖小作坊,熬出一斤糖用十斤甘蔗,相差不少。

    不过可以理解,这里可是关中,虽然现在关中温暖湿润,但也没法和广西的气候相比,这里甘蔗生长的时间比起广西种的甘蔗起码短两个月,糖分自然少。

    随后唐启阳去看装在三个大水桶里的糖水,石灰和杂质反应出来的杂质还没有全部沉淀。

    熬糖不是很难,唐启阳完全放手让学熬糖的人独自熬第三锅糖水,糖也熬出来了。

    加石灰的糖水沉淀好的时候已经天黑,唐启阳带人点着油灯,将上层变比较清的糖水舀入大铁锅,舀完后开始熬糖,约三个小时后将糖熬出来,最后炒的时候反沙,然后装入模具,忙完后分别去睡觉。

    两种糖有何不同第二天再看。

    唐启阳回房后写下详细的两种熬糖方法,他会做活性炭,但是不急着将白糖弄出来,过几年再说。

    来跟唐启阳学制糖的三个人躺在炕上,没有睡意,以前听说制糖很难,其实并不难,脑子里不断想着:两种糖会有何不同。

    第二天一早,大家聚在糖作坊的一间房里,看两种有些差别的糖,不放石灰水的糖颜色有些发黑,放石灰水的糖颜色浅许多,且看着细腻。

    唐启阳用竹刀切出小小块,让大家尝,他也尝了尝,因为媳妇用异能蕴养过种子,这红糖比政儿送给他们的味道要好。

    他将红糖切小块,用两个干净小木盒装两盒红糖,然后去吃完饭,晚一些,嬴政派一个侍卫来拿走两盒糖和唐启阳写的制糖方法。

    唐启阳让来学制糖的三人继续带人做糖,交待萧何留甘蔗种,他去找卫松,糖坊建好后他和赢政说一声,继续留下卫松十一人,安排他们修建烧瓷的窑,窑建好后去找高岭土拉回来处理,这里的高岭土不如景德镇的高岭土,含杂质比较多,先用着吧。

    另一边,两盒红糖和制糖方法送到嬴政案前,他忙要紧的事后才打开两个木盒看阿叔制作的红糖,看着不错,两盒糖的颜色明显不同,他拿起纸张看后分别尝一小块,颜色浅的口感很细腻,这个制糖方法更好。

    嬴政脸上露出笑,这次犒赏将军将士们除了授爵授田,还用去不少钱财和酒,孜然和布,这红糖又是挣钱的好法子,阿叔和兰从母爱我,他心里乐滋滋想。

    他转想到阿母脸上笑容落下,阿母居然让他给一个宦人的弟弟授爵,啥玩意儿!

    嬴政抛开糟心事,盖上两个小盒子放到一边,拿过一份奏疏,奏疏是相里垣呈上的,内容是渭河四季河水水深,水文,写了厚厚几页,后面结论是:可在渭河上建石拱桥。

    他把奏疏放到一个地方,等阿叔回城拿给他看。

    当天傍晚,唐启阳和刘邦五人用完晚饭,和他们说:“我打算明年开春推荐萧何进太学。”他看向刘邦说:“也给你和樊哙夏侯婴卢绾找事做,立业后找姑娘成家。”

    至于他们要不要接家里人来咸阳安家落户由他们自己决定。

    萧何感激,只是自己去太学后谁帮唐君处理杂事,他犹豫一下说:“唐君,我晚一年再去太学。”

    唐启阳能猜出萧何的想法,和他说:“开春就去,我找人接替你,你们要知道一件事,这世上除了特别厉害、出类拔萃的人,谁都可以代替谁,所以以后你们若是得志也不要得意忘形。”

    刘邦和萧何听这话大受震动,是啊,谁都可以代替谁,就连丞相也会被人代替,除非是唐君兰娘子这样人。

    萧何恭敬给唐启阳揖礼道谢:“多谢唐君!”

    萧何曾想许多,唐君和兰娘子虽然待人和气,但他们并不容易接近和相交,很多人想跟他们结交,但很少人能跟他们持续来往,他不清楚他们为何对自己和几个同伴另眼相待,但得以呆在他们身边,得到他们教导和指点,是大幸!

    这个道理刘邦自然也明白,也给唐启阳揖礼道谢:“多谢唐君!”

    樊哙和夏侯婴卢绾理解不深,不过看萧何和刘邦跟唐君道谢他们也跟着道谢。

    唐启阳微笑说:“不必客气,你们将来好好做事即可。”

    “是!”

    徐兰这边,她翻出去年政儿留给他们的棉布,给秋桂一家够做一套衣服的布料,还给五十斤弹过的棉花,又让秋桂雇来四个妇女用棉花纺线织布。

    今年棉花比去年增产,两亩共收获约六百斤,这些皆自家用。

    她安排好后隔一天进山采药打猎,傍晚回家让王业把一般药材给百里香送去,贵重药材才自己炮制收着。

    秦军主力回到关中,朝庭上下忙成一团,直到犒赏落实才轻松一些。

    此时天已很冷。

    这天.朝会,淳于越和韩非也参加。

    嬴政坐在王位上,看下面的文臣武将,踌躇满志说:“我大秦开疆拓土,有如今的局面离不开诸位的倾力相助,寡人每次想到即将完成先王们的遗志,喜悦之情不能自已。”

    大臣将军们想到即将灭六国,大秦的疆土无限扩大,自己也能在史书上留名,亦是激动不已,齐呼:“臣等愿为大秦竭尽全力!”

    嬴政微点头:“寡人在激动之余伴有担忧,昔日孝公与商君为图强而变法,如今大秦情况已跟当时不同,寡人日渐觉察秦律和朝制有弊端,不合适四海一后的大秦,于是令韩非率一众博学之士修改律法,至于朝制。”

    他看向蒙毅:“蒙毅。”

    “唯。”蒙毅应声拿着一叠纸走出来,分给文武大臣们每人一张纸。

    吕不韦接过纸张看纸张上的内容后眼神微暗,修改律法他偶尔去参与,如今王上不声不响拿出新朝制,还如此之好。

    李斯看清纸张上的框架,脑子里快速转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职能划分清晰,这是王上想出来的?

    不,不对,应该是唐君。

    王翦领军在外几年,回来一阵子发现王上改变议事方式,丞相吕不韦权力被削减,跟楚系李斯尉缭几乎持平,吕不韦不像是犯错的样子。

    再看纸上清晰明了的六部框架,感觉这不像是王上想出来的,不是他质疑王上的能力,而是王上太忙,没有时间想这些问题,那么能想出此法的人无疑是唐君。

    兵部尚书,必是魏缭。

    韩非看六部框架后眼神发亮,马上能肯定此法是唐君所想。

    淳于越看框架后眼神盯着礼部下面,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郎中,主事,今日自己能来参加朝会,朝中改制必有自己一席之地。

    墨家巨子相里垣盯着工部两个字看。

    第85章 任人唯才

    昌平君芈启看着六部框架图心情很复杂,他阿母是秦国公主,阿父是曾经的楚国质子,先楚国国君考烈王。

    他是楚人也是秦人,楚系从宣太后起便在秦国朝堂根植,华阳太后认嬴子楚为子扶他上位是想保持楚系稳固并壮大,不想嬴子楚死得太快,嬴政太出色,不受他们控制,就连吕不韦的相权也逐渐被削弱。

    李斯和尉缭、韩非、李牧等人又得到重用。

    如今嬴政又拿出职责分明的六部,未来的大秦……,芈启承认,大秦是向好的方向。

    尉缭看六部框架后细想,在脑子里琢磨一遍后眼里全是赞赏,六部制将前朝国事和王室后宫分清楚,国事和家事分开,以王上的经验和阅历还不足以能想出此方法,想出此法的人无疑是唐君,唐君太厉害了,自己碰见他几回,客气打招呼,想跟他结交不得其法。

    王绾眼里亦是赞赏,嬴桦看后没什么感觉。

    嬴政不知道不少人猜出六部制是阿叔想出来的,留意大臣们看六部框架后的反应,心里有底了,自他亲政以来,深切体会有些事真不能急,所以保留三公,等改完六部,六部运转顺利和成熟后再改内阁。

    他等一会后开口:“诸位觉得六部制如何?”

    吕不韦相权虽然被削去一些但王上并未宠信别人代替他的意思,他依然是朝中份量最重的人,这种情况自然是他先说:“此六部制职责分明,臣觉得此法甚好!”

    尉缭说:“臣亦觉得此六部甚好。”

    其他人纷纷表明六部制很好,昌平君芈启纵然觉得六部制将会削弱楚系,也只能跟其他人表态六部好。

    嬴政见无大臣反对心里满意:“正好如今入冬事务不多,在冬日里完成改制。”

    众大臣:“唯!”

    此时风溪庄,唐启阳和卫松一行人在瓷窑门口前面,最前面有两个人拿着小铁铲铲去封泥,露出活动青砖,将青砖抽出向后递。

    唐启阳脸上平静,卫松和其他人激动看着窑口,做各种餐具花瓶胚的时候他们就觉得用澎润土不一样,烧出的餐具应该跟以往的不一样。

    窑口逐渐拆大,众人隐隐看到白色花瓶,卫松几人眼睛不眨地盯着里面。

    晚一些,窑口拆好,卫松进去两手抓着一个花瓶,入手光滑,他笑容满面,将花瓶递给身后的唐启阳。

    唐启阳接过上有兰花的大花瓶细看,心里稍失望,花瓶光滑是光滑但质地不行,白色不够白,瓶上的画一般,行吧,第一窑瓷器不能要求太高,他将花瓶递给后面的人。

    随后花瓶,汤盆,各种各样的小酒杯,各种各样的碗盘,瓷杯,还大小不同的勺从窑里递到外面,放在地上。

    唐启阳挨个检查,将没有任何瑕疵的物件放到一边,检查完后挑出自家的用碗和盘,和卫松说:“将完好的送给王上,我给王上写一封信,也帮我一起送给他。”

    卫松应:“唯!”

    唐启阳让人绑自家要的碗盘,收拾好后放进马车,自己赶马车回家。

    徐兰没有出门,见唐启阳回来迎上去:“回来了。”

    唐启阳“嗯”一声说:“瓷器一般,不过裂开的不多。”

    徐兰说:“你又不是专业,能烧出来就好,以后工匠们会改进。”

    唐启阳笑:“也是。”

    午后,昌平君芈启去见华阳太后跟她说上午朝议内容。

    在芈启没来前华阳太后已得到消息,并经过一番思考,她听芈启抱怨六部制会削弱楚系后说:“吕不韦这个人野心甚大,曾想掌控嬴政,后来不知为何熄鼓,唐君来咸阳后相权被削也按耐住不动,说明他考虑过后觉得斗不过唐君,我们楚系……也斗不过!”

    唐君虽然并未入朝为官,但影响极大,是嬴政最有力的支持。

    芈启颓然,楚系没有多少机会了。

    华阳太后反而看得清:“王上任人唯才,韩国王室韩非和降将李牧皆能重用,楚系想壮大不能跟以前一样靠关系,而是让子孙读书习武,如何让楚系子弟优秀看你们了。”她曾想学宣太后,只是嬴子楚毕竟不是亲生儿子,自己不如宣太后能干,就连弟弟阳泉君亦不如穰侯。

    这确是个方法,芈启提起精神跟华阳太后道别离去。

    章台宫,嬴政听赵高报告说风溪庄送来新餐具和花瓶,又拿来阿叔的信,他打开信看:王上,我和卫松几个烧出洁白光滑的餐具和花瓶,我称之为瓷,哈哈,我厉害吧……

    嬴政看完信后让人送来几件瓷器,只见白盘白碗、花瓶光滑无比,脸上露出微笑,阿叔就是厉害,做啥都能成,伸手拿起一个白碗看外面后看里面,真是洁白又光滑,又看不同大小不同图案的花瓶,心想这又是一个挣钱好法子。

    他放下碗交待赵高:“赵高,派人去跟长春侯说寡人晚上去她家用饭。”

    “唯!”赵高已经见怪不怪,应声后去交待。

    临傍晚,嬴政到唐家,进屋里坐下后将相里垣的奏疏递给唐启阳边说:“相里垣的奏疏,他们勘察一年后出结果了,可在渭河上建石拱桥。”

    唐启阳接过奏疏边看边思考,墨家做事严谨,他看后稍联想便看明白,看完后说:“很可行,明年开始准备石料。”刚好休兵,壮年人多,劳力足。

    嬴政:“你和相里垣商量着做,今日早上我拿出六部制的框架图给大臣们看,大臣们皆没有反对,尉缭王翦将军,韩非最赞成。”昌平君不情愿他能看出来。

    唐启阳惊讶:“无一人反对?”朝制改革是大事件,没有人反对反常。

    嬴政:“大部分人同意,少数人估计知道反对没用,跟着表态,转盯着各个职位。”

    唐启阳:“什么人善长做何事你心里有数便好。”

    嬴政点头,两人谈起郡县管理和剿匪问题。

    晚一些,唐启阳夫妻和赢政围着小铁锅吃涮羊肉,薄薄的羊肉涮熟后蘸芝麻酱,入口极香,三个人涮着吃三四斤羊肉后放嫰生生的碗豆苗进锅里涮变色后捞起吃,冬日里吃这一口豆苗,美!

    三人用饭后到茶室说话,嬴政和唐启阳说:“阿叔,你做的新餐具和花瓶很好看,我想用新餐具和花瓶从贵族手里挣钱。”

    唐启阳说:“可以啊,我觉得小酒杯比酒樽好看,你宴客的时候用此餐具,肯定卖得很快。”

    嬴政还是觉得酒樽尊贵,说:“酒樽好。”

    唐启阳脸上挣扎,看着他欲言又止。

    嬴政见状问:“酒樽有何不妥。”

    徐兰开口:“这么说吧,我们从历史中总结贵族的寿命,怀疑铜制的餐具酒具有对身体不好的东西,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我们担心你,但没有证据的事又不知道该如何跟你说,所以你阿叔想办法折腾出好看的瓷器。希望你喜欢瓷器,弃用铜具。”

    嬴政脸色微变,贵族吃喝好,按理说能比一般人长寿,但能长寿的贵族是少数,阿叔和兰从母的怀疑有一定的道理,心里感激阿叔为自己折腾,爽快说:“我以后换用瓷具。”

    徐兰和唐启阳都没有想到他如此爽快,唐启阳高兴说:“我们还想着该如何劝你。”

    嬴政说:“以后你们有何怀疑直接跟我说,不用如此拐弯抹角。”

    唐启阳:“成,开春后我想推荐萧何进太学,也给刘邦樊哙夏侯婴卢绾找个事做,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刘邦善长和人打交道,樊哙夏侯婴卢绾可做运盐的活。”

    嬴政相信他:“阿叔推荐的人肯定好。”

    唐启阳:“并不一定,世上无绝对之事,人心会变。”

    嬴政:“我知道。”阿母变得令他很陌生。

    ……

    过两天,刘邦五人从风溪庄回城,唐家开始杀猪,在小庄子上杀两只后拉猪肉回家处理,做腊肉,灌香肠,做火腿,每天杀两只。

    第一天请嬴政父子几个来吃杀猪菜,第二天请李斯韩非卫松他们,热热闹闹。

    小庄子今年养两只母猪,十二只肉猪,五天杀十只。

    养猪的人家也陆续杀猪做腊肉,如今换盐容易,普通人家也舍得用盐做腊肉,卖出和留自家吃皆好。

    转眼开春,秦国朝堂顺利改成六部,原来的三公不变,三朝老臣蔡泽是吏部尚书,蒙毅是吏部右侍郎,杨庭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是原来的太常,淳于越是左侍郎,尉缭是兵部尚书,李斯是刑部尚书,相里垣是工部尚书,其他人不一一列出,绝大部分人满意,少数人不满新职位,但没有人在意。

    嬴政提了一些中层人员,其中一个是冯去疾。

    萧何去了太学,刘邦成为工部的一个小主事,他很满足,樊哙和夏侯婴卢绾进入盐运司的船队。

    刘邦和萧何搬离唐家,搬去和张苍同住一个宅子里。

    刘邦五人从风溪庄离开后唐启阳调王业去风溪庄做主管,陈燕一起去管着后勤,王南夫妻和三个孩子留在城里。

    天气暖和后唐启阳安排人春耕,徐兰嫁接一些苹果树,桃树,柿子树,成活后种在风溪庄。

    第86章 杀

    去年棉花扩种,得到更多棉花和种子,嬴政将棉花和棉布赏给一部分将士,棉花和棉布棉衣在市面流通,令更多人知道棉花和棉布。

    今年开始在关中推广种植棉花,官方给每户发三斤种子,种一亩地,收获后将种子上交。

    亭乡里长等基层官员拿着棉花种植方法和管理书指导农户种植。

    邯郸,徐山去年种的棉花和棉花种子直接流向民间。

    与此同时,秦国朝庭官员从郎中开始向下分批考核,先是调查官员的人品,然后考文试和处事能力,查出犯法的人按律处置,能力不足的人回家吃自己,提拔能干的官员。

    咸阳的中下层官员考完后赢政派人带穿便服的玄甲卫去这几年打下的各个郡县调查施政情况,也派几个小将带骑兵分几路去剿匪。

    他要将大国基石打好,将来干大事!

    商律和商税,镖局成立规范条例进入最后审核,各地郡县筹备建公立书院,私人建书院条律在规范中。

    在海边的晒盐场和运城的盐场源源不断晒出盐,盐运司在各地招人运盐,盐运司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普通黔首能换到细白盐,吃上细白盐。

    休战后,各项进程加快。

    嬴政将建渭河大桥的事跟大臣们商量后让墨家安排人在渭河上游的一处石山开采石头,方便用水运到建桥的位置。

    唐启阳夫妻将政儿陆续赏给他们的金子捐出大半,用于建石拱桥。

    嬴政跟大臣们表示渭河石桥建好后将在桥头刻下长丰侯和长春侯的赠金善举,给当代人和后人们看,传颂他们的功德。

    大臣们一听有人心想,这是好名声啊,也有功德,自家也捐点,有人心想王上用计叫他们捐钱,那捐不捐呢?

    捐!

    即能有好名声还能积阴德,不能啥事都让唐君独美。

    于是,大臣们纷纷捐钱捐粮,咸阳城的富户听说后也踊跃捐钱捐粮。

    徐兰和唐启阳觉得风溪庄距离咸阳太远,来回很浪费时间,于是改变在风溪庄里建书院的主意,改在咸阳城郊外建,于是唐启阳抽时间在郊外买下一块十二亩多、不平整的荒地,在附近村里雇人来平整地。

    如今朝庭在建公立书院,但他们还想建私立书院,徐兰以后开课教草药医学,唐启阳教自然地理知识。

    春光明媚的一天,信陵君一家到达咸阳,去年初冬魏王和部分贵族便到咸阳,部分人家开春后才动身出发,信陵君一家便是。

    徐兰和唐启阳得到消息后徐兰收拾一些生活用品派王南给他家送去,两天后唐启阳派人给信陵君下帖子,邀请他来家里相聚喝酒。

    信陵君如约而至,他没有多少变化,整个人平和。

    唐启阳夫妻高兴接待老朋友,三人见礼后坐下喝茶叙旧,叙旧一会后徐兰便告退出去,让他们放开说话。

    信陵君说唐启阳:“之前你让人送回松溪庄的好酒太少了,我喝完后差点骑快马来咸阳喝酒。”

    唐启阳笑说:“那你咋不来?你来也没事。”

    信陵君:“我原本已计划好行程,来了行程便被打乱,又要重新安排,麻烦。”

    唐启阳:“那等会我们喝个痛快,再让人给你家送去几坛。”

    信陵君笑说:“我就等你这句话!”

    唐启阳也笑,然后说:“我听王上说你将不少家产和田地上交,真有魄力。”他一直做生意,去松溪庄长住后大部分门客见他失势便离开,他安排留下的门客和手下的人全面转做生意,十几年来可挣了不少钱。

    信陵君叹气:“我家子孙后辈无拔萃之人,能力皆平平,那些财富和田地皆留给他们是祸害。”他以前想带一部分财宝陪葬,但曾听唐启阳说他们不带财宝陪葬,便宜盗墓贼,便打消厚葬的想法。

    唐启阳同意:“确实,如果能力不足担不起财富,财富过多便是坏事。”虽是这么说,但像他清醒能交出财富田地的人太少。

    信陵君点头。

    唐启阳随即问他:“你真不想再做事,要颐养天年了?”

    信陵君跟他坦诚:“不想,如今官方情况和以前大不相同,我极可能不适应,更不想天天忙碌。”他虽然只来两天但已知道秦王不仅自己忙碌,也让大臣官员们忙碌,简直像牛马,坚决不干!

    闲时钓鱼,兴致来了去打猎不香吗?何苦为难自己。

    唐启阳微点头,转跟他谈其他事,中午两人美滋滋就花生小炒菜喝小酒,午后一起去河边钓鱼,傍晚信陵君方满足回家。

    之后几天唐启阳和信陵君相约出游钓鱼和踏青,过得悠哉。

    嬴政过得不甚痛快,他派人去各地调查的人传回来的情况不太好,欺上瞒下的官员和小吏很多,调查清楚后一律按律处理,然后在当地设考试,补充小吏。

    这天午后当他得知阿叔和信陵君过得悠哉,心里羡慕幽怨,吩咐赵高:“赵高,派人去和长春侯说寡人晚上去她家吃饭,想吃腌笃鲜和饺子。”

    赵高应:“唯!”

    徐兰得到消息后让王松去找唐启阳跟他说一声,自己准备食材。

    傍晚,嬴政喝两碗腌笃鲜鲜美的的汤,吃荠菜鸡蛋饺和薤菜肉饺后心情好不少。

    徐兰和唐启阳跟他一见面就觉察到他心情不好,徐兰待他放松后问他:“最近很忙?”

    嬴政回:“是,前几年攻打下来的很多地方官员和小吏欺上瞒下,在税收上动手脚,宣传秦律敷衍,甚至有些偏远的地方黔首不知道大秦赋税是三成五,依然上交五成!”

    唐启阳说:“不意外,有些地方一直是当地大家族掌控,派去的官员斗不过,要么被弄死,要么被腐蚀,跟当地大家族站在一起奴役当地黔首。”

    嬴政不允许大秦有国中国,脸上萧杀:“杀!”

    唐启阳没有劝他,因为攻下城池后土地改革不彻底,很多地方距离咸阳太远,朝庭掌控力不足,有很多土皇帝,要斩人也是按律法,腐败要肃清,要不然以后秦律放松会越来越严重。

    他给嬴政建议:“将犯事被法办的人犯了何事,判何刑,写清楚贴在当地城门口,让人读告示给黔首们听,告知黔首为何抓人判刑,行刑前让犯事的人游街示众,让黔首知道大秦不是随便抓人,令黔首相信和了解秦律。”

    此法甚好,嬴政微点头。

    随即唐启阳跟他强调:“去查案办案的人要公平公正!”

    嬴政又点头。

    随着嬴政一声杀,更多官员和玄甲卫组成巡查组,被派出关中,大秦肃查贪腐运动全面展开,无数有问题的官员小吏被法办,严重的斩首,轻则抄家流放亦或成刑徒。

    开始引起黔首们恐慌,随着官方宣传到位,黔首们逐渐放下心,甚至有人鼓起勇气跟巡查组上告谁谁之前杀了自己的兄长,或仗势抢走土地,巡查组查清后按秦律处置,给官方带来正面影响。

    徐兰家小庄子种的葡萄开花结果。

    六月初,大秦各地收了冬麦交了赋税,十几组巡查组还在各地调查,新商律和商税同时颁布,还颁布民间可成立镖局,镖局作用和成立条件和规则也贴在各地城门口,两事皆引起哗然。

    有点武艺不想老实种地,喜欢到处跑交友的人看镖局的作用和相关规定后大喜,拉三五好友成立镖局,找委托人。

    以前从商的人了解商律后大喜,经商条件放松了,看商税的详细规定后心里不满,以前固定的商铺缴固定税,在外走商边走边买边卖没有交过税,如今走商也要交,而且凭啥大商队交得多?小贩小卖要交那么少?

    不管想继续经商的人有多少不满,时间继续转过。

    七月底,徐兰家小庄子结的小部分葡萄成熟,今年结的果不算多,有巨峰葡萄,青提,普通紫葡萄,普通青葡萄,红葡萄,有好几个品种,掺杂在一起。

    这天快中午,唐启阳提着豌豆凉粉进宫找嬴政一起用午饭,两人用完午饭唐启阳和赢政说:“有一些葡萄成熟,明天扶苏去上课,我想带他去小庄子摘葡萄,也让五岁以上的公子公主去吧?”

    嬴政这几个月一直关注十几组巡查组传回来的消息,关注商律和商税、镖局颁布后的影响,忙碌且压力大,听后想任性,于是抬眼幽幽看着唐启阳问:“阿叔为何不问我去不去?”

    唐启阳便顺口问他:“那你去不去?”

    嬴政撇嘴:“敷衍。”

    某人吃味了,唐启阳了然笑说:“你可是威武的大王。”还跟自己的孩子吃味。

    嬴政:“那又如何?你们也和阿母一样疼别人!”

    好吧,这个威武大王又像孩子一样闹别扭了,唐启阳妥协,哄着他说:“怎么可能?我们最疼你,照顾扶苏和公子们是爱乌及乌。”

    嬴政接受这个说法:“这两天无大事,明天我和你们一起去摘葡萄。”

    唐启阳:“好。”

    于是,第二天早上,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去小庄子摘葡萄,边摘边吃边玩,青提最甜,成熟的那些很快吃没,摘完葡萄又霍霍小庄子养的鸡鸭,在小庄子用午饭后才又浩浩荡荡回城。

    九月,晋北发生地动,无数房屋倒塌,嬴政派大臣前往救灾,安抚民心,推广煤炉子做法,发给灾民们定量蜂窝煤,令灾民们为过冬做准备,并发出告示:受灾地区明年免税。

    灾民们听说明年不用交税不敢置信,跟读告示的官差再三确认后才相信,然后奔走相告。

    反秦人士想利用地动扇动灾民反秦没有人理会。

    第87章 灾

    地动灾区跟属于赵国的雁门郡挨着,雁门郡的人得知秦国地动的地方明年不用交赋税惊讶不已,活四五十年的老人第一回听说不用交赋税,不少人心想秦国真好,秦王快来派兵来攻下雁门郡,亦有人起举家偷偷搬到秦国的想法,人心浮动。

    嬴政不知道雁门郡一部分人盼着自己派兵去攻下雁门郡,地动灾区明年免税的主意是他和阿叔兰从母谈话后并考虑大军如今休兵,粮草充足,灾区明年免赋税对大局没有一点影响,想和计算清楚后决定,从目前传回来的情况看是收买民心的好方法。

    他看完传回来的消息后拿出地图先盯着赵燕的位置,然后盯着楚国的位置,向下看广阔的南越,刚攻打齐国的时候他曾想一口气将灭掉六国后再治理天下,而后征南越。

    有次跟阿叔兰从母吃饭的时候问阿叔意见,阿叔反问自己:“你觉得秦军不停歇地灭掉六国后,大秦的精锐还能剩多少?”

    嬴政不能预测战果,无法计算灭掉六国后大秦的精锐的还剩多少,但清楚会有许多大秦锐士在战争中折损,那是为大秦开疆拓土的老秦人啊,他如何不心疼?

    于是去信给王翦将军和蒙武将军:能伐谋就伐谋。

    还好,后来齐国和魏国皆投降得快,大秦的锐士没有损失多少,之前下决定暂时休战的时候特别难受,如今还难受。

    真想将赵燕楚的地盘马上变成大秦的!

    嬴政用手指画着地图边线,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终将都是寡人的!

    这天,咸阳城里新开一家店铺,里面卖各种各样的瓷餐具和花瓶,有贵有便宜,一开张便生意火爆。

    差不多时间,某个城池大街上,玄甲卫押着被绑的十几个犯人游街,围观的人群中有许多人愤恨盯着十二个犯人。

    少年井和阿父阿母仇恨盯着其中两人个犯人,恨不得亲自砍死他们,大兄(大儿)就是被他们两人活活打死。

    人群中有人带头向犯人扔石头,于是不断有人向犯人扔石头,玄甲卫并未阻止黔首泄愤。

    十二个犯人游街一圈后变得鼻青脸肿,最后在菜市口砍头,胆小的人不敢看向后退离开,有人闭上眼,不少受害人亲眼看着仇人人头落地心里痛快,感激秦王派人来查。

    关中分到棉花种子的人家,收完棉花后将剥出来的棉花种子交给里长,提棉花去亭里某处宅子让人帮忙弹棉花,又看宅子里的人如何将棉花纺成线和织成布,有一块棉布可以摸,妇女们摸着棉布样品惊喜,这布好软,果然比麻布好,还看了用棉花做的衣裳和马甲。

    同时这座宅子还有织布机可以换,可用棉花,粮食,钱换,不少人家用棉花换织布机扛回家,织布机有限,反应慢的人换不到,只能等或自己做,或等换到织布机的人家织好布,跟人家借用。

    市集上有收购棉花的店铺,棉花价格比粮食贵好几倍,不少人将大部分棉花卖出,也有人全卖出。

    行动快的人家在天冷的时候一家穿上棉马甲或者棉衣,真暖和啊!

    大家穿着暖和的衣服心里念着王上和唐君兰娘子的好。

    秋末,嬴政派人给唐启阳夫妻送来一些从巴蜀来的送来的种子,其中就有豆角,徐兰和唐启阳看到豆角皆高兴。

    入冬后,徐兰和唐启阳带十个玄甲卫骑快马回邯郸,并不怕寒风扑面,十二天后到松溪庄和亲友团聚,大家皆好,他们在松溪庄开心跟亲友们度过冬天,刚开春便又骑快马回咸阳。

    他们回到咸阳不久便开始春耕,徐兰种豆角的时候用空间里的四季豆和几种豆角种子掺着一起种。

    开春后不久,嬴政收到几处有旱情的奏疏,有三个地方建有水库和水坝,冬麦不受影响,颖川郡大部分是平原,没有水库和水坝,从黄河引的水渠灌溉的地方少,距离黄河远的地方冬麦极可能减产。

    他心想这一休兵晋北便有地动,今年又有几处干旱,运气真好,他给有旱情的当地官员下令随时留意旱情并上报,组织人手打井。

    春耕完成后,唐启阳增招人加快建设书院。

    随着天气越热,干旱的地方并无缓解,颖川郡的冬麦大面积减产。

    嬴政收到消息考虑后将颖川郡受灾地方减两成赋税,王令快速到达颖川郡层级向下传,最后由里长告知黔首。

    黔首们听今年减两成赋税后大松一口气,收冬麦缴税后积极受亭长里长号召,合力打深井。

    关中没有旱情,收冬小麦不久后徐兰和唐启阳吃到豆角,用豆角焖面,还有用豆角做的酸豆角,用炒的酸辣的豆角伴着凉面吃很开胃。

    嬴政很喜欢吃豆角焖面和酸豆角。

    唐启阳和他聊天中得知发生干旱的两个地方下雨了,颖川郡下雨是下雨了但雨量很少,倘若继续干旱,秋天很可能不能种冬麦。

    历史上明年韩国(如今的颖川郡)有地震和饥荒,搞不好有大量的灾民向外逃荒。

    唐启阳便说服嬴政让自己去颖川郡查看旱情和打井情况,带二十个护卫骑快马四天到新郑,跟颖川郡守了解情况后去旱情最严重的地方查看,并指点和帮忙当地人打深井,保证人畜用水。

    并告诉当地人干旱会有更多蝗虫,教他们如何灭蝗,有条件的话多养鸡鸭。

    当地人得知帮和指点他们打井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唐君,兴奋不已,眼里全是崇拜,纷纷让家里的女人做好吃的送给唐启阳,唐启阳一律拒绝。

    唐启阳带着人走遍旱情严重的地方,八月中旬下了一场大雨,旱情稍缓解后才返回咸阳。

    唐启阳回到家刚清洁好卫生,嬴政便到来,两人在堂屋里谈话,唐启阳跟嬴政说颖川最干旱的地方情况,然后说:“虽然下了一场大雨,旱情稍缓解,能种下冬麦,但也不能放松。”

    嬴政微点头:“阿叔辛苦!”

    唐启阳笑说:“不辛苦,天天有人给我送好吃的,不收还继续送,被人尊敬的感觉…我喜欢!”

    嬴政面露微笑,两人转谈其他事。

    各地忙着种冬小麦的时候,嬴政收到赵国代地发生大地震的消息,召来大臣们商议趁机出兵先至秦赵边界,明年开春灭赵后攻打燕国,大臣们纷纷同意。

    于是,大秦休兵不满两年重新兴兵,唐启阳得知消息后没有去阻止。

    种完冬麦后秦国发出征兵令,征役夫,上下高速运转,一个月后秦军分两路出发,王翦大将军率一路军从函谷关出发,从太行东向北至上党,部分粮草从黄河水运。

    杨端和率一路军从风陵渡过黄河,沿着汾河向北至晋阳。

    大地震的赵国代地受灾最严重的反而是城里,城里的房子密集,夯土墙比较多,墙倒和房顶塌下容易压到人,乡下的房子房梁细,反而不严重。

    贵族地主们富人家的房梁是好木头,倒下砸到人更容易有伤亡。

    代地这一场大地震令不少贵族富户家里有人伤亡,损失惨重,后悔跟着赵王到代地,听说留在邯郸的人家只被没收部分财产,一半田地,还不如当初留在邯郸。

    更有不少黔首想逃去属于秦国的地方,只是有兵守着太行山道,加上天气变冷,只好暂时不动。

    楚国和燕国赵国上层相继得到秦国出兵向北的消息,赵国和燕国上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燕国太子丹不想秦国重新兴兵如此之快,他想找刺客去刺杀嬴政还未找到合适的人。

    楚国君臣松一口气而后苦笑,如今蒙武和李牧各领十万秦军驻守在楚国边界不远处的城池,悬在他们头上。

    赵国被打残,燕国兵力差,秦国的主力大军灭了赵燕,早晚压到楚国边境,只是楚国又能如何做?

    要不要出兵打蒙武和李牧?

    楚国君臣一致觉得不行,攻城的兵力要比守城兵力多五倍方有机会打赢,但是……楚军若围蒙武驻守的城池,李牧便会出兵支援。

    要是…唐君到河内颖川号召青壮年入伍,绝大多青壮肯会响应。

    开春后不久,雁门郡和代地被秦军攻克,赵迁被俘,赵国亡。

    秦国大军休整几天后从飞狐陉至上党,攻向燕国,所向披靡。

    颖川郡冬天没有下雪,开春后黔首们从井里打水浇麦地,冬小麦还是减产一半,嬴政只好继续给受灾地区减赋税,收十税一。

    只是颖川郡刚收完冬小麦又发生地震,这两年颖川郡的黔首多灾多难。

    唐启阳留意颖川郡的消息,得知地震的消息后去找嬴政正式跟他说:“颖川郡是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王上派我去颖川郡震灾,安抚民心吧!”

    嬴政略思考后同意:“好,我派五百玄甲卫跟着你,下令颖川郡守全力支持你。”

    “好。”然后唐启阳要求:“萧何组织能力强,他给我做副手。”

    嬴政同意:“好!”

    半个多时辰后,唐启阳带萧何和五百人快马加鞭去颖川。

    第88章 不重视

    嬴政收到颖川郡地震急报是两天多时间,唐启阳一行人快马到发生地震最严重的城池是四天半时间,早已过救援时间,灾民们甚至已经挖出家什和粮食。

    通常古代灾难发生后会有人趁机打劫抢粮,大地主小地主趁机用手段大量收购土地。

    地震最严重的城池情况比唐启阳想像的好许多,地震在白天发生,虽然房子几乎全部倒塌,但被压在倒塌房子里的人不多,加上大多数人家建房子的建材一般,伤亡不大。

    因为去年肃清贪腐行动,当地官员在震后维持治安,果断处置趁机抢劫抢粮的人。

    原来的韩国虽然很小但人口也超过百万,韩被灭后设立颖川郡已六年,六年间又增加不少人口,人口相对密,这个被地震毁坏最严重的城池是个比较大的城池,城里和周围乡村约有十五六万人,失去亲人的人伤心难过,干旱和地震连续发生也令很多人害怕恐慌,担心有更坏的事发生。

    有人趁乱在灾民中散播谣言:会地动是天罚大秦,天罚降罪投降人之类的流言在灾民中流传,有不少灾民相信,惶惶不安。

    当地官员看到唐君率玄甲卫来心里松一口气。

    唐启阳一行人到来也令灾民们心安和看到希望,同时镇住蠢蠢欲动的人,大小地主安安静静,流言瞬间止住。

    唐启阳一行人在县衙里安置,县衙的房子在地震后完好,是城里为数不多没有倒塌的房子之一。

    房子不够住,大部分玄甲卫们在院子里搭营账。

    当晚,唐启阳安排萧何帮忙当地官员统一伤亡人数,安排大部分玄甲卫协助当地衙役维持治安,同时帮助灾民搭建临时住的棚子。

    即将进入雨季,若今年夏天下雨如常,一家大小总得有个遮雨的棚子住,并保住一家的粮食。

    玄甲卫对唐启阳是真心敬佩,对他安排他们去做事并没有不满。

    第二天大家分开行事,唐启阳带随身保护他的六个玄甲卫去看望重伤人员,将随身带来的伤药给重伤的人员用,还亲手给几个手脚骨折的人接骨正骨,同时教在身边的几个玄甲卫如何接骨正骨,他们的工作危险,知道接骨常识说不定将来有一天有用。

    跟着唐启阳的几个玄甲卫意外唐君竟然还会接骨正骨,这也太厉害了!

    徐兰这两年采的伤药和做的伤药粉全给了秦军的随军军医。

    唐启阳折腾出来的蒸馏酒精也全部供应军队,他带来的外伤药太少,便想跟当地医者采购伤药给重伤和有外伤的人用,只是当地医者手里已经没有伤药。

    唐启阳便带人去郊外采挖草药,新鲜的药材同样有效。

    来灾区的第一天晚上,唐启阳将灾区的真实情况写下,第二天从官驿发去咸阳给嬴政。

    唐启阳察看城里后带几个玄甲卫去乡下,挨个里察看情况,乡下的房子更差,全部倒塌,各家已搭建好临时住的棚子,开始看到唐启阳眼里有警惕,得知他的身份后变高兴。

    唐启阳他们来颖川三四天,颖川郡全面安稳,失去亲人的灾民振起精神,重建家园。

    城里的灾民们刚搭建好临时住的棚子,哗啦啦地下起大雨,整整下了两天,干到底的池塘畜满水,干旱解决。

    随后各家要建房子,但是在雨季还不能夯土建房子,不少灾民脸上发愁,种冬麦后夯墙建房子来不及,冬天住草棚房子太冷,有炕老人小孩也受不住。

    唐启阳见灾民发愁问他们说不清楚,跟当地官员了解当地原来的住房情况,一半是夯土墙房子,夯的土墙很简单,所以不能夯太高,房子矮小,还有一半是木头房子和茅草房子,没有泥砖房,砌土炕的泥砖泥板也做得马虎。

    他跟当地官员商议后由官方层级安排灾民们割茅草搭建遮雨棚,教导灾民将泥土泡几天,然后往泡软的泥里加指节长的麦秆,一起踩成熟泥,摔成泥砖,泥砖隔着缝隙堆在棚子下阴干,阴干后建房子。

    之后唐启阳每隔三天写一封信发去咸阳给嬴政。

    嬴政收到阿叔发来的第一封信后觉得颖川灾情不严重,以为他很快回来,没想到他继续留下教人做泥砖建房子,嬴政不解去信叫阿叔回来。

    唐启阳收到政儿的信后给他回信:如今大局面虽然平稳,但是从地动开始便有流言传出,说明有人在暗中搞事,目前还不合适离开…

    大多数普通黔首不会建泥砖房,需要唐启阳和萧何分头带人奔波去不同的地方教导部分黔首如何建房子,然后让这些人去传授其他人。

    只有老弱的人家,唐启阳安排几个玄甲卫去帮忙,他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热切的眼神。

    有个小少年见长辈们皆对唐启阳恭恭敬敬,又不像是怕他,不解问阿父:“阿父,唐君是啥大官?”

    小少年的阿父回答:“据说唐君封侯但并不做官。”

    小少年便问:“为何大家对他如此恭敬?”

    小少年的阿父说:“我跟你一样大的时候麦亩产不到一石,一半交税,种一百亩地交税后没有剩下多少粮食,吃麦饭和菽饭,不知道吃饱的滋味,冬日里有不少人冻死饿死,后来唐君和兰娘子种出高产粮食种子,写书教人如何堆肥,如何种麦种稻,家里种的粮食增产,有时能吃顿饱饭,我才知道吃饱的滋味,以前是春天种麦,种冬麦也是他们传出来,要不然十几年前的旱灾和蝗灾,阿父跟很多人可能就死了。”

    “阿父,你小时候没有馒头?”

    “没有。”

    “没有饼?”

    “更没有,我十岁才第一次吃鸡子,知道鸡子是啥味。”

    ……

    颖川郡没有被征兵,壮劳力足,做泥砖建房子的事顺利,在种冬麦前每家建起两三间泥砖房,房子比原来的还要好。

    这样灾民们过冬没问题了。

    唐启阳在黔首们种冬小麦的时候带萧何和五百玄甲卫踏上返程,黔首们泪眼模糊送他们离开,有人向他们跪下磕头送别。

    郊外在地里劳作的农人听到大片马蹄声,不像以前一样害怕,看最前面熟悉的身影,向大路方向跪下磕头送别。

    萧何看在地里跪送他们的农人眼里发热,他进太学一年多,跟博士们学习,读更多书,跟着唐君出来这几个月,他将在书上学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感悟颇多。

    唐启阳在一天午后回到家,进门便和媳妇说:“我还没吃午饭,想吃你做的拌面条。”

    徐兰看他削瘦变黑不少的脸心疼说:“行,你先去洗澡,我做面条。”

    唐启阳“嗯”一声,去洗澡出来吃一碗熟悉味道的拌面后去呼呼大睡,睡到凌晨三点醒来,他醒来徐兰也醒了,夫妻俩去厨房,徐兰边煎饺子边切卤肉。

    没多久唐启阳便能吃饭,徐兰像以前无数次一样,坐在旁边看着他吃。

    唐启阳吃一半饭菜后开口跟徐兰说灾区情况,徐兰跟他说家里和前方战场的消息:这几个月家里和咸阳无啥事,燕国国都被攻克,燕王率残部逃往辽东,秦军一路大军在后面追击。

    唐启阳吃完饭后徐兰洗一串巨峰葡萄,夫妻俩移到堂屋吃葡萄说话,天微亮的时候拿着剑在院子里慢悠悠对练。

    天大亮一会,夫妻俩见政儿从门大步走进来便停下。

    三人见礼后唐启阳问嬴政:“为何这般早来?”自己写给他的报告很详细啊。

    嬴政看阿叔黑瘦的脸心疼,不满说:“阿叔你没必要在颖川呆如此长时间!”

    唐启阳笑说:“我就喜欢做那些实实在在的事,我瘦一点没事,脸黑过段时间就会变白,虽然你语气不满但我听着很高兴。”这孩子关心自己也别扭。

    嬴政对阿叔没辙,看向兰从母说:“兰从母,你也不写信劝阿叔早回来,后面的事交给当地官员督办便成。”

    徐兰微笑说:“他喜欢做啥就做啥,我要不是管着小庄子和风溪庄种的东西,我也跟他一起去。”

    嬴政:

    唐启阳和他说:“你来得正好,早饭有灌汤包和小笼包,和我们一起吃早饭。”

    嬴政面对他们无奈说:“好吧。”

    晚一些,三人坐下用早饭,用完饭后赢政和阿叔说:“如今户部还缺能干的人,萧何能用了吗?”

    唐启阳说:“可以了。”萧何起点虽然比较低,但他很努力,谦虚好学,悟性也好,可以正式进入官场了。

    随后赢政道别回宫里做事,当天萧何便进入户部工作。

    朝中大臣们从颖川郡守奏疏中知道颖川郡地震后伤亡人数不算多,灾民还能从倒塌的房子里挖出粮食和家什,便不怎么在意,不重视灾后重建,对于唐启阳呆在颖川几个月觉得他大题小做,他们更关注北方战场。

    隔天早上,嬴政在朝堂上赞扬长丰侯救灾有力,大臣们相继附和恭维几句。

    嬴政知道他们心里如何想不过并不怎么在意,阿叔做事从来不需要别人赞扬。

    风溪庄的四合院和郊外建的书院已建好并装修好,皆是高大的青砖瓦房,房间里皆用细腻的三合土加糯米汤搅拌后抹墙,再刷三次石灰,白墙看着整洁明亮。

    风溪庄四合院的堂屋和茶室、书院的老师办公室和各个教室里皆砌有壁炉。

    书院也叫青溪书院,规模比邯郸的青溪书院小了许多,如今办公桌椅和教室桌椅还未做好,还没开课。

    唐启阳回来第三天夫妻俩便带行李去风溪庄住,给红枣白云流云刷刷毛,进山游玩打猎和采药,他们想让这个社会变更好,但也不会苛待自己。

    他们玩几天后赢政带五岁以上的公子公主来风溪庄加入,四合院变热闹。

    华庭公主和阳滋公主玉雪可爱,唐启阳和徐兰转逗起小孩。

    第89章 向咸阳

    四合院是个大三进四合院,二进和三进的正房是五大间,正房后面各有六七十平的专属小花园,堂屋后方有大屏风,转过大屏风便是通向小花园的门。

    东西厢房皆是三间,二进的西厢是大餐厅,厨房是西边最边的倒座房,跟二进西厢有小门通过。

    最后面还有一个大花园,有通道游廊通向后面。

    雕梁比较朴拙,不少人第一次见这样的宅子,看后脸上惊叹。

    蒙毅看后就很喜欢。

    嬴政和众公子住在三进,华庭和阳滋两个公主住在二进堂屋西边的两个房间,东边两个房间是徐兰和唐启阳的住房和起居室兼书房。

    徐兰和唐启阳偶尔会想孩子们,看到粉妆玉琢的两个小公主便想到小时候的棠棠,眼里喜欢,问两个小公主平时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等她们吃点心喝水后带她们去草场骑小毛驴。

    两个小公主坐在矮小的毛驴上,脸上兴奋,好奇看其他小毛驴,那个小毛驴崽好小啊。

    徐兰看她们不害怕笑问她们:“走一走?”

    两个小公主同时点头,软软齐声应:“好。”

    徐兰和唐启阳各牵着驴向前走,在不远处吃草的流云看到主人嗒嗒欢快跑过来,头拱着徐兰“咴咴”叫要豆子吃。

    徐兰“吁”一声停下,小毛驴随即跟着停下,她从提的布袋里抓出一把抄黄豆,流云和小毛驴抢着吃豆子,徐兰给它们一个吃一口。

    阳滋两眼亮晶晶看着高大干净的白马,这马好俊,想骑!

    徐兰留意到阳滋渴望的眼神,微笑跟她介绍:“阳滋,这是流云,它的性子很霸道。”

    阳滋看和蔼可亲的兰媪,鼓起勇气问:“兰媪,我能骑流云吗?”

    徐兰笑说:“能啊,我带你骑。”

    阳滋看向兰媪笑得甜甜,徐兰顶不住小姑娘纯真甜美的笑容,心里软乎乎,和气回笑。

    旁边的华庭听兰媪带阳滋骑白马眼里羡慕。

    “嗒嗒。”

    唐启阳看向朝他们跑来的红枣和华庭说:“那边跑来的是红枣,红枣是流云的阿父,我带你骑红枣,你阿父小时候骑过红枣。”

    阿父小时候骑过的马?

    华庭看跑来的高大红色马眼里亮晶晶,点头:“谢谢唐翁。”

    唐启阳笑得慈祥。

    华庭奇怪问:“唐翁,红枣是红马,流云为何是白马?”

    唐启阳指着在远处吃草的白云说:“流云的阿母是那匹白马,叫白云。”

    华庭和阳滋好奇看向白云。

    徐兰叫跟来的王松去拿两副马鞍,抓一把豆子喂跑到跟前的红枣,边说它:“你来也不叫白云一起来。”

    红枣“咴咴”两声,吃起香豆子。

    王松跑去不远的房子拿两副马鞍来给他们。

    徐兰把阳滋从毛驴上抱下来,给流云系好马鞍后抱着阳滋上马,低头问她:“害怕吗?”

    阳滋啥感觉也没有便到马背上,脸上兴奋,高兴回答:“不害怕!”

    徐兰笑喊流云:“流云,跑起来!”

    流云听到主人的要求嗒嗒跑起来,那边红枣也驮着男主人和小姑娘跑起来,二十八岁的它跑起来并不比壮年的儿子差多少,还想超过儿子,跑得猛。

    唐启阳叫红枣:“红枣,跑慢些!”

    红枣听男主人喊话只好放慢速度。

    嬴政从种甘蔗的地拐个弯转出来便看到大草场,只见草场上一白一红两匹马奔跑,马背上的人再熟悉不过,他正想着阿叔和兰从母怎么来跑马,马匹转头便看到他们前面的小孩,开口:“原来是带华庭阳滋跑马。”

    旁边的赵高担忧说:“两个公主年纪小,唐君和兰娘子带她们跑那么快!”

    嬴政看着红枣跑动的四条腿,边回应赵高:“不快,还没寡人小时候跑得快。”红枣快三十岁了还如此健壮有力。

    扶苏和弟弟们去看了大水车也转到草场,见姐妹们被唐翁兰媪带着骑俊马眼里羡慕。

    徐兰和唐启阳指挥着马跑到他们面前停下,抱着两个小公主利索翻身下马。

    唐启阳放下华庭看向嬴政问:“要骑红枣吗?”

    “骑,也想骑流云。”嬴政摸着红枣的头:“红枣,许久不见。”他有不少俊马,个别比红枣还好,但看到红枣便会想到小时候学骑马的快活时光。

    红枣看了看有点熟的人,打个响鼻回应。

    唐启阳笑说:“随你高兴。”

    于是嬴政先骑着红枣跑两圈,再骑流云跑两圈,扶苏和几个比较大、会骑马的弟弟也骑着带来俊马在草场跑圈。

    徐兰和唐启阳见比较小的三个公子巴巴看着兄长们骑马,轮流带他们骑马跑两圈,都满意了。

    嬴政带两个厨师来做饭,午饭后嬴政回三进处理一些奏疏,公子公主们回房休息。

    唐启阳从杂物间里拿出竹条劈成小条,徐兰熬好了浆糊,然后进房间拿些纸和棉线出来,夫妻俩做起纸鸢,他们做这个也是熟手,上辈子给孩子们做了不少,虽然距离时间长了,但现在做起来还是很麻利。

    画燕子,老鹰,蜻蜓更是挥笔便成。

    公子公主们休息出来见各样的纸鸢惊喜不已,扶苏带头跟唐启阳徐兰道谢:“多谢唐翁,多谢兰媪!”

    其他公子公主纷纷跟着道谢。

    唐启阳和徐兰微笑看他们一一回应,然后唐启阳说:“你们一人拿一个纸鸢,走,我们带你们放纸鸢。”

    众公子公主应:“好!”

    一行人拿着纸鸢到大晒场,徐兰和唐启阳挨个教扶苏他们放纸鸢到天上飞。

    秋日天高阔远,正是放纸鸢的好时候,孩子们玩得高兴,就连最矜持的扶苏也放开了玩,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秋天山里的动物膘肥,是打猎的好时候,隔天大清早嬴政便带扶苏、高、晖三个公子进山打猎。

    其他公主公主在风溪庄玩。

    嬴政父子进山打猎自然带着侍卫,临傍晚扛着鹿和狍子回来,还有野兔野鸡若干,晚上的饭菜丰盛。

    第二天嬴政在他住的地方办公议事,大臣们早上来,下午走。

    差不多同时,张良坐着马车进入许县,许县街道两边是整齐的泥砖房,几乎看不出几个月前被地动催毁过。

    几年前他从咸阳回新郑后带着弟弟去邯郸青溪书院求学,做学生也做教书先生,读了很多书,拜访旬子谈话几次,在那句“为万世开太平”前面久久站立过许多次。

    他教的小学生是附近普通黔首的孩子,走进未曾接触过的世界—普通黔首的世界。

    柏溪亭的黔首跟他见过的韩国黔首不一样,柏溪亭大多数人脸色红润,衣衫虽然有补丁但整洁,他见过的韩国黔首衣衫褴褛。

    柏溪亭大多数人知礼懂礼,在外为官为吏的人不在少数。

    张良听不同的人讲述唐君兰娘子的往事和事迹,还有秦王小时候,渐渐他便明白公子非为何真心在大秦做事,信陵君为何长时间住在松溪庄,不回魏国领军抵抗秦军,李牧将军为何降秦。

    他在跟李先生王先生等一众先生辩论中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张良带着仆人在许县一家木头客栈投宿,听店小二讲他们客栈在地震中完好无损。

    店小二是个善谈之人,张良有意无意提起自己之前在邯郸青溪书院求学,听说地动后唐君来许县了。

    店小二听这个长得比女子还美貌的男人在邯郸青溪书院求学并提起唐君,马上变恭敬,涛涛不绝讲:“…那时我一家人都很害怕,奇怪的是唐君一来我们突然就安心了,唐君带药来给重伤的人用,还给人接骨正骨,还去采药,去乡下……”

    张良听着唐君来许县后的所做所为心里不得不敬佩,他出身富贵之家,自幼被大父阿父精心培养,长大后跟他们一样做韩国的丞相,学的皆是计谋,如何御人用人。

    第二天早上,张良出客栈漫走,街道两边有不少卖吃食的摊子,有卖馒头,卖饼子,卖饺子,卖面条,小贩叫卖声起伏,充满了烟火气。

    他边走边想着历史上记载灾后必记着三个字:民大饥!

    而如今这一幕,谁会想到这座城在几个月前被地动几乎完全催毁。

    张良长相俊美,走在人群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焦点,他经过的地方变安静。

    张良回神见周围的人看着自己颇无奈,走到卖面条的摊子前问里面的老丈:“老丈,有何面条?”

    老丈笑呵呵说:“汤面拌面皆有,公子吃点啥?”

    张良又问:“有何拌面?”

    老丈说:“有肉沫酱拌面,蘑菇酱拌面,公子放心,唐君教我们辩认能食用的蘑菇,不会有毒。”

    张良在小竹凳上坐下说:“两碗蘑菇酱面,几年前我在咸阳有幸见过唐君一面,他人很和气。”可惜旧年冬日唐君兰娘子回邯郸时自己回了新郑。

    老丈动手煮面,听这个俊美公子说唐君和气,高兴说:“唐君特别和气,我邻家的老刘头手骨折被唐君接上,如今完好……”

    张良在许县呆了五天,回新郑家里呆十几天后出发向咸阳。

    第90章 提议

    嬴政在风溪庄住了七八天,进山打猎几回,差不多要回去了。

    这天午后,唐启阳和赢政在二进的小花园里,坐在石桌旁悠哉喝着小酒吃炸花生,边闲聊。

    唐启阳和赢政说:“我在许县教黔首做泥砖的时候心里琢磨一件事,琢磨到现在跟你说说。”

    嬴政美美喝一口酒:“你说。”

    唐启阳:“我在想房子问题,如今各地城池的房子多数是夯土房和木头房子,个别城池甚至全部是木头房子,若有一处发生火灾会很快漫延,后果很严重,青砖和瓦烧不起来,建青砖瓦房就好一些,而且建青砖瓦房隔几年整理瓦片便可,我敢肯定,好的青砖瓦房可以住五六百年,能住好几代人,这样每一代人建房子减少,用的木材也相对减少,山里的树木不被大肆砍伐,山里的大树若是砍伐太多,又不补种树苗,每年下大雨的时候山里的泥土便被雨水冲刷到河里,河水流到平缓的地方泥沙便会沉积,久而久之河床抬高,雨季的时候河水暴涨便很有可能会向两岸漫灌,造成大洪灾。”

    “就拿黄河来说,关中和上郡全是黄土层,太原郡和河东郡也有一半黄土,如今夏季的河水已带有不少泥沙,若以后树木砍伐过多,冲进河里的泥沙加剧,以后黄河下游河床抬高,在雨季暴涨的黄河水冲向两岸低处,或是改道,造成的灾难将会非常可怕,极可能浮尸遍地!”

    唐启阳端起酒杯喝一口酒又说:“我在想官方是否可将青砖瓦片的烧制方法推广,每个亭建一两个官方砖窑,要建青砖瓦房的人家去官方登记,每户抽一人或两人去做砖瓦烧砖瓦和砍柴,烧出的砖瓦抽签,中签的人先盖房子,如此分批建房子,砍掉树木的地方补栽上树苗,时间长后天下所有地方形成砍树后栽树补种的习惯。”

    现在的人知道春天不能打猎,但对生态环境没有一点认知,历史上每个朝代大肆砍伐大树建造宫殿,造房子,很多地方被砍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嬴政随着阿叔的话同时联想并推断,承认雨季的时候黄河水向两岸大漫灌或是改道、浮尸遍地的情景极有可能会发生。

    因为如今黄河暴涨的时候有些村庄被淹,村民外逃,情况严重的时候也淹死人。

    他说:“我会认真考虑。”

    唐启阳点头:“还有一事,没有天灾和战争,人们安居乐业,人口必会暴增,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过两三代,人口不断增加,比如现在一对夫妻有五个孩子,到孙辈便有二十几个,到曾孙辈变成一百多个,到那时他们的土地已不能养活增加的人口,黔首必会不停地开荒,开荒的条例要规范好,或者将过多的人口迁去人口少又合适开荒居住的地方。”

    嬴政微点头,人口增加是好事,以后修直道驰道连长城皆需要许多青壮,但三代人从两人增加至一百多人,继续往下更多,是很大的数目,长远的问题是要考虑。

    他说:“这事我跟大臣们提,让他们制定开荒条例。”

    唐启阳:“嗯,如今来咸阳的人越来越多,关中将会越来越繁华,推广青砖瓦房的事最好快一些,建议有条件的人家用蜂窝煤做饭取暖,以减少树木砍伐。”

    露天浅层的煤矿不少,只是洗煤,运输,做成蜂窝煤需要人工成本,蜂窝煤的价格并不低,靠近煤矿的地区才便宜。

    关中将会越来越繁华令嬴政高兴,但是推广做青砖瓦房并不容易,他跟阿叔吐槽:“还未四海一,统一文字,度衡量,铜币银钱的事还未做成,渭河石桥还未动工,又有新问题出现,我建新宫殿又要推迟。”

    阿叔建的四合院好看,青砖瓦房能用的时间长,他在想是不是要改变建宫殿的方法。

    唐启阳笑说:“你将统一天下,结束几百年混战,是雄才伟略的千古第一人啊,自然要担起重担,人口增多,以后有更多孩子长大成人,到时候不缺做事的人。”

    嬴政被阿叔说自己是千古第一人心花怒放,热血沸腾,难得爽朗笑说:“阿叔你还真会激励我。”

    唐启阳看他爽朗的笑容说他:“你笑得多好看,笑容能掩饰许多情绪,你笑得和煦,再聪明老练的大臣也猜不出你的想法,除非和你朝夕相处的人才能摸清你的秉性,只是你小小年纪就很沉稳,不爱笑。”

    嬴政不赞成他的说法:“我肃着脸也没有人能猜出我心里想法。”

    唐启阳:“能的,你肃着脸有轻重之分,比较熟悉你的人能猜出你的心情。”

    嬴政反驳:“你和兰从母和和气气,我也能轻易看出你们心情。”

    唐启阳:“你小时候在我们身边,熟悉了解我们,我们对你不设防,而且你是啥人啊,雄才伟略的人物,当然能看出我们的心情,别人看不出。”

    嬴政想到很久前阿父和相邦说阿叔这个人很难看懂,也许是他们对自己不设防,自己才能感觉到他们的真心,说:“性子改不了。”

    唐启阳拿起酒坛倒酒:“是改不了。”

    嬴政不满暼阿叔:“那你还建议我多笑。”

    唐启阳不负责任说:“我只是跟你提议。”

    嬴政眼里闪过狡黠:“等会我跟兰从母告状说你欺负我。”

    唐启阳调侃他:“你小时候都不会告状,这么大个人才会,但不合适了。”

    嬴政:“长大也合适。”

    两人继续胡扯,一会徐兰在后门探头跟他们说:“你们两个,别喝太多,唐启阳你别带头不停地喝。”

    唐启阳回应:“我们慢慢喝,没有喝多少。”

    徐兰“哦”一声离开。

    嬴政取笑阿叔:“你被兰从母管得死死的。”

    唐启阳脸上自豪:“我乐意,我高兴,你的夫人们没有一个敢管你,你不知道被夫人管的乐趣。”

    嬴政不解:“被人管有何乐趣?”

    唐启阳自得:“当然有,不可言传。”

    嬴政:切,看奏疏,指点江山才是男子汉的乐趣!

    唐启阳:“我想起一事,我想折腾铺路的东西,你给我派几个工匠。”水泥可以搞出来了,没有机械粉碎搞出来的水泥不知道行不行,搞出来先铺路和街道看耐不耐用,试验以后看清况再用来建房子。

    嬴政:“好,啥样的东西?”

    这就没法细说,唐启阳脸上如常:“我说不出具体。”

    嬴政:“哦。”

    ……

    第二天早上,嬴政带儿女们回城,徐兰和唐启阳继续留在风溪庄。

    午后,卫松和陆径带五人带行李来风溪庄,唐启阳带他们去砖窑旁边建两个煅烧窑。

    徐兰给他们做后勤,隔几天去小庄子看看。

    两天后信陵君来找他们,说在距离风溪庄不远的地方买下一块荒地建别院农庄,让唐启阳去帮忙规划一下,于是唐启阳交待卫松几人做事,然后跟信陵君去看他的荒地,给他一些建议,规划百亩葡萄园和各种果树园,信陵君跟他们订要葡萄苗和各种果苗。

    政儿去年便跟他们订要两百亩葡萄苗,开春扦插的葡萄枝不多,秋天移栽还不到百亩。

    于是唐启阳便和信陵君说:“王上去年便跟我们定要不少葡萄苗,今年没能给全,明年开春扦插的葡萄苗还要继续给他,韩非李斯嬴桦也跟我们订一些,我家也在风溪庄扩种,明年开春我只能匀给你三五亩。”

    信陵君嘀咕:“韩非他们动作真快,三五亩就三五亩。”

    唐启阳说:“韩非和李斯只要十亩葡萄苗,不像你一下子敢种百亩。”今年自己还没弄出活性炭做白糖,用白糖做红酒,他一下子就敢种一百亩葡萄。

    信陵君说:“如此好果子要多种,葡萄成熟时节黄河也能行船,若是在关中卖不出,走水路运出关中很快。”

    原来打的是这主意,忘记他手里有十几艘船了,唐启阳:“不错,你家底真是厚。”

    信陵君差点给他翻白眼:“你和兰娘子要是想挣钱,家底能比我厚十倍。”

    唐启阳:”那不会,你有忠心的人,我没有。”

    信陵君:“你只要开口,真心想为你效力的人多的是,你不是没有是你不想,再说就显虚伪了。”

    好像是,唐启阳笑:“好吧。”

    信陵君规划好别院和农庄后便开始在附近村庄招人开荒。

    唐启阳继续和卫松七人折腾水泥,烧出第一批水泥后用三种方法试用:砌青砖墙和铺一米水泥路,一米混凝土路。

    用的材料已提前准备好,唐启阳领卫松七人在先砌一点青砖墙,然后用水泥铺一米路,再用水泥和石灰小石头混成混凝土铺路,一天干完。

    隔天一早,卫松七人起来洗漱后马上去窑边看,用手推水泥砌的青砖墙。

    陆径惊喜说:“很坚固!”

    卫松和另五人脸上亦是惊喜,然后看向平坦的水泥路和混凝土路,过去蹲下摸地面,秋天天气干燥,水泥路和混凝土路表面也变硬了。